□本报记者 刘晓丽
在榆阳区补浪河乡点连素村,有一条长19.5公里的村道,路面宽阔整洁,道路两侧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更让人称赞的是,该条村道能够春夏秋冬始终保持着干净畅通。这段村公路由村委会承包给村上的三名村民进行养护,每年约3000元的日常养护费用。
榆阳区共列养农村公路1636.7公里,其中县、乡油(水泥)路717.6公里,通村油(水泥)路919.1公路、砂石路712.1公里,公路密度达到23公里/百平方公里。由于农村公路分布广、战线长、过村路段多,侵占损害路产、路权行为时有发生,农村公路管理工作难度大、困难多。为此,榆阳区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由全区24个乡镇分别向各村委会下达村公路管理养护任务书,并按要求签订养护承包合同,形成县乡道养护,由农管站与养护公司签订合同,直接进行管理;村道由乡镇农管所和村委会签订合同,农管站进行检查指导的管理模式。
今年,各村委会与领养人共签订234份《村公路养护承包合同书》,养护公司与领养人共签订90份《县乡道养
护承包合同书》,实现“有路必养,养必优良”的目标。
小壕兔乡位于榆阳区最北端,距离榆林城区68公里,属典型的风沙草滩区,总人口12099人。小壕兔乡农村公路管理所成立于2008年,设所长一名,工作人员7名,雇佣养路
工13名,管养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7.05公里。该乡成立村公路管养领导小组,监督考核乡农管所和村委会的管养工作。乡农管所具体监管各村委会和养护工的工作。村委会监管养护工的工作和发动村民完成雨季、冬雪季的集中性养护。在这种
层层扛死责任的养护管理模式下,该乡养护的农村公路通畅整洁。一直保持了“公路修到家门口,班车开到村里头。”村民高兴地说。
扛死责任的养护管理模式保证了农村公路通畅无阻,而通畅的公路带来了信息,也降低了农用物资和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带动了运输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使传统农业实现了向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高附加值农业的转变,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目前,榆阳区按照“事企分开,养管分离”的原则,明确、细化了区、乡、村各级养管工作职责,健全机构,落实责任,构建起村公路区考核、乡管理、村负责,群众季节性集中养护和农民合同日常领养相结合的农村公路管理运行机制,各级养管工作进展顺利,农村公路路容路貌明显改善。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建坤报道11月10日,榆林恒丰汽贸公司拿出五万元,向靖边一中25名贫困中学生提供资助。公司董事长杨万利表示,今后将每年拿出5万元资助这些贫困学生。为了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该...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