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龙李狮报道“十一五”以来,榆林市加快创新政府管理、经济管理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创新,取得初步成效。
在创新政府和经济管理方面,全市市县政府机构改革顺利推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147项;继续推进绩效评估、绩效预算、行政问责“三位一体”的政府管理模式,组建绩效管理专门机构,对四大类247个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绩效评估;充分发挥“六位一体”督查督办系统的职能作用,有效推动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重大项目的落实。榆林市还完善“五个一”机制,四套班子领导包抓市级重点项目;开展“破五难、查三漏”工作,确保财政收入快
速增长;推广米脂孟岔村土地流转模式,全市流转土地30.3万亩。
在创新融资模式方面,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战略合作,榆天化、矿业集团、水务集团、北元化工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取得显著成效;打造能化投资公司、城投公司融资平台,启动榆天化等7家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前期工作;采取BOT、BT等多种模式解决榆神高速、王圪堵水库和县区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资金。榆林市组建榆横、榆神工业区管委会,
扩大工业园区在规划发展、项目审批、资源配置、资金调度、财税征收等方面的自主发展空间。
在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对内外开放方面,榆林市组建2家农村合作银行,成立长安银行榆林分行,引进交通、招商、兴业、中信等多家金融机构,新批小额贷款公司28家,保险机构扩增到24家;成功举办四届煤博会和榆林籍企业家回乡创业大会,5年累计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79个,到位资金725.0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45.17万美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琛报道12月17日上午,市委书记李金柱对榆林市区规划建设与城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进行调研。他指出,要充分认识城市规划建设对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提早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准备工作,为...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