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玉林市高度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将残疾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玉林市及各县(市、区)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措施,全市形成了运转良好的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工作机制,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十一五”期间,玉林市成立了以卫生、民政、教育、财政、残联等部门组成的康复工作领导机构,建立了市儿麻矫治技术指导中心、白内障手术复明技术指导中心、精神病防治康复中心、低视力康复门诊等残疾人康复基地,为残疾人配备了兼职康复指导员,普遍开展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普及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拓展康复工作领域,搭建服务平台,认真组织实施了“眼科流动手术车”复明项目、国际CBM防盲项目、“长江新里程”项目、百万贫困白内障复明手术项目、成人听力关怀等一批重点项目,为广大残疾人开展优惠手术。
同时,玉林市将残疾人分别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确保残疾人“应保尽保”。
■保障残疾人的民生需求
玉林市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国民义务教育体系,坚持以特殊教育和随班就读并举的办法,解决残疾儿童就读问题。全市通过落实“两免一补”,实施“彩票公益金扶残助学项目”、“扶残助学工程”等扶持政策,投入扶残助学经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稳步增长,考上大专以上的残疾人学生和残疾人子女人人受助。
玉林市建立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依法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有33196名农村贫困残疾人通过扶持解决温饱问题,各县(市、区)贫困残疾人扶贫基地通过发展种养等适合农村经济特点的项目,辐射带动农村残疾人就业6000多人次。
2007年至2008年,玉林市投入补助资金2110万元,帮助4220户(无房户、危房户)贫困残疾人建造了新房,受益残疾人家庭人口11578人,提前两年全部完成了残疾人无房户、危房户建设和改造任务,实现残疾人“住有所居”。
■让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
为让残疾人平等地享有社会公共资源,全市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免费对残疾人开放,建设了盲人声讯阅览室,为残疾人信息交流提供特别服务。每年全国助残日,市残联组织残疾人在玉林城区开展各类文娱活动。在积极参与全国、全区残疾人文艺汇演和开展“文化助残”活动中,玉林市培养了一批残疾人特殊文艺人才。2009年,玉林市组织参加第七届全国、全区残疾人文艺汇演,舞蹈《我生命中的声音》获全国第七届残疾人文艺汇演银奖、自治区第七届残疾人文艺汇演一等奖。
玉林市将残疾人体育纳入“全民健身计划”,建立健全了残疾人体育人才的培养机制,依托玉林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选拔和训练残疾人运动员,为国家和自治区参与残疾人重大体育赛事储备输送人才,并在一系列比赛中获得好成绩。2006年至2010年,玉林市组织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全国残疾人运动项目比赛、全区残疾人运动会和各项锦标赛,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十一五”期间,玉林市加强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和宣传,建立健全残疾人维权的平台和机制,成立法律援助队伍为残疾人服务。各级司法行政部门、法律援助机构和残联加强沟通与合作,畅通残疾人的法律援助工作渠道,开通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对残疾人的案件优先受理;为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开通全程代理服务;对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应收取受理费按当地的困难标准降低2倍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范围;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信访、维权工作,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化解了社会矛盾,有力维护了残疾人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新闻推荐
有一种锁,看不到安装在哪里;有一个人,遭遇意外,却在疗伤期间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发明出一种“隐形锁”—— “看,好奇怪啊,这车头锁没有钥匙孔的。”在第七届玉博会的...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