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新闻 北流新闻 容县新闻 陆川新闻 博白新闻 兴业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玉林市 > 玉林新闻 > 正文

舞犀头习俗是玉林市乡村民众逢年过节祈求国泰民安的精神依托,在乡村舞犀头是每一位男儿的必修课,晏家恕老人从11岁开始学舞犀头,一辈子与犀头相随,他正是我们广大乡村

来源:玉林日报 2012-03-21 04:39   https://www.yybnet.net/

晏家恕老人今年74岁,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他是福绵管理区樟木镇塘基村的一位普通的农民。认识晏家恕老人是在2月21日塘基村一次节庆活动上,当时老人正在给村里的后生晚辈讲述舞犀头的技艺。

“舞犀头习俗在我们村历史悠久,从我师父的师父那辈算来有近百年了。”听说记者要采访他,老人家显得有点腼腆起来,“我们舞的犀头是师承福绵福东村三社,当年三社存胜堂第四代何庆甫祖师到我们村里传授功夫时一起传授的。”

据老人家说,舞犀头一共分三个内容,舞单个犀头的叫“彩扮瑞犀”;舞两个犀头的称为“双瑞犀”;舞一大两小犀头的称为“太少犀”。每一种形式都有相应八音曲牌伴奏,这些曲牌老乡们称之为“牌子”。给舞犀伴奏的牌子就多达上百个,单单是给“太少犀”伴奏的就有十多个曲牌。这些牌子与舞犀头一起构成了玉林市民间原汁原味的乡土艺术。

老人家从11岁开始学习舞犀头,到16岁开始正式出“洗场”,算来与舞犀相伴近60个年头了。从当年的舞犀少年,到后来村里舞犀、打撑板、吹六笛的全面能手,老人一生与舞犀头紧紧相伴。据老人回忆,只有“文革”期间他的舞犀人生才中断过,20世纪80年代恢复后,老人更喜欢这前人流传下来的“玩意儿”了。步入晚年后,老人从生产的舞台上退休下来了,但他的舞犀人生还远未退休。现在老人家和其他同辈老乡一样,更多的是给村里的年轻人传授这前人留下的技艺,生怕在他们这一代断掉。老人的儿子也早早地接了他的班,成为了八音班里打撑板的能手。

2月21日晚上塘基村里上演的正是舞犀头中的“太少犀”。一整晚老人和其他老乡一样都在认真地看着节庆里村里年轻人的舞犀表演。他们不时讨论着表演的内容,点评着八音班的演奏。看着村里后生们出色的表演,老人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正是由于有许多像晏家恕一样的民间老艺人的执着,玉林市舞犀头这项民间艺术才得以延续和发展壮大,很好地保留住了玉林市民间文艺的多样性。

新闻推荐

玉林市考生今日参加体育高考

...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清理小巷排水设施2012-03-22 04:39
评论:(舞犀头习俗是玉林市乡村民众逢年过节祈求国泰民安的精神依托,在乡村舞犀头是每一位男儿的必修课,晏家恕老人从11岁开始学舞犀头,一辈子与犀头相随,他正是我们广大乡村)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