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我踏进了玉林师范学院的大门,我的户口也随之从襄阳迁移过来。自此,玉林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在这片土地上播撒成长的种子,三年的风霜雨露使我体验到以前从未体验过的滋味,也使我的生命增添了不少光环。
大一那年,出于对这座城市的好奇心,我很喜欢和同学一起到处闲逛。后来听玉林本地的同学说玉林的面积并不是很大,我便买了一辆自行车,这样在玉林逛的地方就更多了,近至人民公园、文化广场、博物馆、会展中心、龟山公园、工业品市场等;远至佛子山、高山村、谢鲁山庄、勾漏洞、龙珠湖等,玉林的一草一石,亭台轩榭、潺潺流水等都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我爱上了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
故乡的人们有着朴素、谦和的内心,让我在开心的时候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怀大笑,也让我在失意的时候得到了最佳的心理慰藉。在学校里,任课的老师们谦逊厚道,严谨正直。在学校的大榕树下,老师冒着炎热跟我探讨学习问题;在临近午夜时,老师依然发来QQ消息说他等着我把文章发给他审阅……真诚感谢故乡的老师们,如果没有他们的谆谆教导,没有他们的精心培育,我不可能取得学业上名列前茅的成绩,也不可能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广西奖学金,是故乡的老师让我汲取了充足的知识养分,也让我对社会、人生有了更深的认识。
出于专业能力锻炼的需要,我在玉州路那边的一家小学辅导班觅得了一份家教,每天抽出两个小时和孩子们相处,教他们知识。那里的老师很好,每晚留我在那里吃饭,给我夹菜;每逢节假日发放慰问品给我;去年还让我组织孩子们去梦幻水乡游玩,我因在学校兼职太多,忙碌的日程安排总是让我去辅导班上班时迟到,有时候又得早退,其他老师们都用笑脸表示理解。我为自己没有尽到做一个老师的义务而感到羞愧和内疚,老师们却安慰我说:“没事,你在大学期间就是要好好锻炼的,你虽然很忙,但是你很充实,你收获到的体验为你将来的人生都会垫下基石。”听着老师们的这些话,我突然觉得我像是故乡里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时时需要故乡这种生活氛围的熏染和鼓励。
承蒙学校老师的推荐,我先后在故乡的媒体《玉林晚报》、《玉林日报》实习。报社的编辑记者每逢有什么任务总会叫上我,采写完毕还会跟我谈稿件存在的问题,有时候得大幅度修改,甚至重写,却没有丝毫的埋怨。在他们的指导帮助下,我在报社实习期间发稿70多篇,被评为了2011年度《玉林日报》“优秀通讯员”。和这样一群敬业的编辑记者来往多了,跑的地方也多了起来,我对故乡就更加熟识了,对故乡的人们也更加充满了感恩。
玉林,故乡的名字。玉林人,勤劳善良、质朴谦和的化身。我把这所有的种种埋在心底,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记得。我始终牢记“我不是最好的,但一定要努力做得比昨天的我更好”这句话。我在故乡的付出让我得到了许多荣誉,这些荣誉都将鞭策我做出更大的努力。
新闻推荐
7月1日,玉林市松风书苑在玉林市图书馆举办庆“七一”书法展览,共展出书法作品130幅。这些作品是由17位爱好书法的退休老人创作的。他们年龄最大的84岁,最年轻的61岁。展出...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