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公共工程与运输部大臣陈尤德:
柬埔寨也在积极地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和减贫都非常重要。我们也在积极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港口等建设,而且物流发展、交通发展也是我们柬埔寨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
我们所做的是一个知识的互联互通。我感觉到亚洲国家的知识交流太少,还没有形成一个互联互通。实际上从西方的发展历程来看,知识的互联互通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知识的互联互通,很多事情就很难做,政府之间的合作也比较困难。所以我非常支持这样一个智库峰会,以后可以就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丝绸之路应该做得大一点,它是一个大国家的大项目。丝绸之路能不能成功是一个最大的考验,中国要从一个大国的角度、国际责任的角度、区域责任的角度来做。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韩锋:
中国-东盟这个地区的发展和合作不能简单地重复或者复制西方的理论或者合作实践,要有地区的内容。同时,地区的合作和发展需要有地区的认同作为支持。不管什么形式,都可能有其他更好的合作形式。但是不管怎么样,地区认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
大家对海上丝绸之路这件事情,很好奇、很关注、很期待,这是非常好的第一步。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好奇,好奇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来自于好奇,没有好奇就没有科学;合作来自于好奇,爱情也来自于好奇,相互之间得有好奇,这才有爱情,才有火花。这是今天下午智库联结互通我非常深刻的体会。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
次区域合作处于多边合作和双边合作的中间层,积极地推动泛北部湾次区域合作的空间很大,潜力很大。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从提出建设到行动,发展很快。它有多方面的经验,虽然钦州产业园区可能比较难复制,比如我想在玉林、北海复制可能比较难,但是其中一些精华我们可以作为参考。
我们应该有这么一个概念,在中国-东盟打造升级版的自贸区这段时间,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双方的经贸潜力很大,可以大有作为。在这种强烈的事业心下才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意识的话,谈不上中马产业园区建设。
中国-东盟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范祚军:
我们南宁通道或者南宁渠道成为了一个品牌,就应该把它做好,下一步中国-东盟博览会也好,包括今天的泛北论坛,都应该重新整合,进一步把南宁提升为一个平台渠道。
希望支持广西做好海上这篇文章,不管是海上丝绸之路还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我们对东盟的一些港口联盟,类似于这些做法我相信由广西实施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经济合作。
文莱-中国友好协会副会长陈家福:
我认为在北部湾经济合作下,我们有很好的物流基地,同时也有商贸的基地以及加工基地等等。农业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广西农垦集团总经理杨海空:
建议泛北部湾经济区各国政府出台通关便利化的优惠政策,简化“走出去”企业的通关程序和提供便利;建议各国政府出台融资便利化政策,对“走出去”的企业执行外保外贷,并在融资方面给予和本国投资企业一样的国民待遇。
德国国际机构中国副总代表施泰格:
我参与了很多届泛北论坛的会议。我个人认为,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基础设施或者委员会促进这方面的投资,我们和各方包括东盟在此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包括中国的几个省区,比如说广西。南宁现在成为了中国-东盟合作和泛北合作的一个桥头堡,也包括现在的海上丝绸之路合作计划。我们希望建立一个秘书处,不是一个小型而是有很强领导能力的秘书处,总部在南宁,各个东盟成员国都能派出代表进驻,共同促进泛北合作。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董事长周小溪:
我们很多货物都是上了码头走公路,效率比海铁联运差得多。我觉得除了大回环、大丝绸之路之外,还要有小回环、小丝绸之路的支线。这种优化是每一个港口、每一个企业该做的事。推进集装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式,这是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体系。
我们谈海上丝绸之路的时候,里面有两个要素,一个是“丝绸”,一个是“路”。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我更关心商品在哪里,货物在哪里。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丝绸”和“路”哪个更重要?哪个是我们在丝绸之路中应该更加关注的事?
钦州市市长李新元:
“路”和“丝绸”同等重要,而不应该有两个选项。“路”实际上是来往通行的地方,是要供人流和物流流通的一个平台,所以“路”跟“丝绸”是同等重要的。比如钦州是“路”的始发点,“路”的打通是指日可待的。
现在钦州港只有60万集装箱的实际能力,距离千万标箱还要走很长的路。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是要发挥铁、海、路多功能的作用,发挥广西现有的高速路和铁路的作用,这都是“丝绸”的基本载体。我们现在致力的两项工作,一是接路,二是打造港口。
瑞典ebuilder全球副总裁乌尔夫·伯森:
我也在思考“丝绸”和“路”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很难回答。首先这个“丝绸”必须要非常好,如同信息一样,我们如何能够做到又好又可靠的信息?这是同样类型的问题。当我们谈到海上丝绸之路,我们应该用好各种各样的“路”,包括了海路、陆路。所以我认为,没有哪个更重要,两者同样重要。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太竞争力研究所所长陈企业:
中国如果能够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做大,就可以发行以人民币为主的债券,中国的外汇储备不用美国的债券,美元就贬值了,投资就可以多元化。
同时,还可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现在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美国大概是占了67%到68%,日元、英镑都很低。人民币以目前的速度,2030年要达到10%是可以的,这10%应该是从美国那里拿来,所以,我觉得这对中国长期发展来说是非常好的。
新加坡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愿意跟中国和东盟合作,做大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薛鸿:
2015年东盟经济共同体有望建立,这将是一个有6亿人口的巨大经济体。我们也高兴地看到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与此同时,泛北地区的中国沿海城市也面临着产业升级的问题,劳动密集型企业有让渡给东盟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趋势。天时地利,借助着中国重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风,我想产业和基础设施配套的投资将大幅度增加,需要金融界的支持。
(本报记者 杨 秋 简文湘/整理)
新闻推荐
本报玉林5月18日电(记者/骆怡唐群峰)今日,为期3天的第六届中国(玉林)中医药博览会落下帷幕,共吸引国内外参展企业1600多家,达成贸易成交总额37.52亿元,签约投资项目10个,总额42.35亿元。...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