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煤炭市场低迷的形势下,榆林市抓住煤价下跌给煤化工产品让出更大利润空间的有利时机,根据煤质特性,提出了“用煤先取油”的思路,全力推进煤炭清洁化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煤炭资源精细化、高端化开发利用,大幅提高了煤炭转化利用率。目前,榆林正在抓住新一轮清洁能源革命的契机,争取建成国家清洁煤试验示范区,打造“清洁煤都”,走出一条具有榆林特色的煤炭清洁化之路。
一、榆林市煤炭及能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榆林加强与国内外大型能源集团的合作,推动先进技术研发,推广煤炭清洁化应用,在煤制甲醇、煤制醋酸、煤盐一体化、煤油气一体化、煤制芳烃、煤制烯烃、煤制油、煤油混炼等路径上先后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和核心技术,实现了现代煤化工在榆林建设的大型化、规模化、产业化,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自主研发了侏罗纪煤中低温干馏技术,使榆林兰炭成功登列国家产业目录,并研究出台了兰炭产品三个国家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先后建成神木化工、兖州煤业、榆天化3个60万吨大型煤制甲醇和延长20万吨煤制甲醇醋酸项目;天元化工煤焦油加氢项目被誉为“榆林版煤制油”等等。
二、建设榆林清洁煤都的比较优势
从清洁煤的发展前景来看。近年来,榆林煤的出口量一直占到全国煤炭出口量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二以上,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被称为“洁净煤”的兰炭产业已成为目前榆林乃至陕西转化原煤最多、从业人数最多、产值规模最大的煤化工产业。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煤炭热解产业集群,实现了固态能源向固态、液态、气态3种能源的高效转化。
从榆林周边的产业布局比较来看。榆林全市不仅已建成神东和陕北两个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而且建成国内最大的甲醇生产基地、兰炭生产基地和火电基地,成为21世纪中国重要的能源接续地。榆林兰炭是陕北神府煤田优质煤在中低温条件下干馏热解,得到的固体炭产品,作为一种环保燃料,各项指标均优于烟煤。榆林地区优质兰炭生产优势明显,利用焦炉煤气作为热源生产金属镁可降低成本25%左右,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煤焦油加氢、兰炭尾气制化工产品及发电为代表的下游产业已经成为榆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创造了一系列的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从技术和市场的后发优势来看。榆林市在建设国家清洁煤转化示范区上,技术和市场跨越方面都形成了一些后发优势。技术上高位起步的后发优势是榆林可以采用最新的工艺和技术路线,避免技术上的不确定性,结合最新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演变趋势,充分考虑未来技术和排放的政策变化,前瞻性地选择项目和技术,高起点起步,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直接采用清洁的设备和技术;市场上的后发优势是现阶段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对能源重化工产品形成的需求巨大,为榆林能矿资源的规模化开采创造了需求前提,榆林市资源储备的整装状态恰好形成了吸引大公司入驻的最大后发优势,实现后来居上。同时,榆林可充分发挥煤质优良的优势,细分市场结构,以更加精准的定位,占领有效的客户市场。
因此,建设榆林国家清洁煤试验示范区,加快煤炭清洁化利用步伐,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是优化榆林产业结构,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由低层次资源开发向高端化资源经济转变、由单一性资源产业向多元化产业结构转变、由资源驱动式增长向创新型发展转变的必由之路。
三、实施榆林清洁煤“1611”科技创新工程
榆林可充分利用现有煤炭产业处于先进水平的良好基础,以“绿色开发、清洁高效转化、生态环境友好、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定位“两个引领”的长期发展战略,即:引领国内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引领国际领先的煤发电、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现代先进煤转化产业集群发。而实践“两个引领”的有效途径就是实施榆林清洁煤“1611”科技创新工程,即:建设一个清洁煤国家试验示范区、实施六大清洁煤科技创新工程、成立一个清洁煤科技创新基金、建设一个国家清洁煤环境保护实验室。
(一)建设清洁煤转化国家实验示范区。依托国家顶尖级科研机构,通过部省会商、厅市会商的形式,借助全球科技力量,按照“围绕煤炭做转化、围绕转化上规模、围绕规模深加工”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清洁煤技术,走煤炭加工、煤炭燃烧、煤炭转化、污染控制等清洁煤技术路线。坚持“用煤先取油”的理念,构建以煤炭中低温干馏推动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油、煤盐化一体发展,打造清洁煤转化国家实验示范区。辐射到能源金三角、陕甘宁老区煤化工基地。
(二)实施六大清洁煤科技创新工程。
1、实施兰炭产业链提质增效工程。开展兰炭产业链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积极探索兰炭生产规模、装备技术、焦炉气回收技术、煤焦油综合利用技术、下游精细化工产品开发等领域的技术研究与示范,促进兰炭产业链升级换代。
2、实施粉煤热解干馏试验示范工程。开展粉煤热解干馏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研究与示范,在全面热量、能量平衡计算基础上,对粉煤热解干馏设备和工艺进行完整的标准设计,开展粉煤热解干馏装置的研究及产业化推广。
3、实施清洁煤环保创新工程。加快清洁煤细分产业环保体系建设,以科技手段为支撑,有效解决煤清洁生产中废固、气、液的排放问题,保障达标排放,研究建立清洁煤产业环保联动机制,用5年时间实现榆林兰炭企业的全过程清洁生产。
4、实施清洁煤替代原煤系统工程。开展兰炭在蒸汽锅炉示范应用中的技术研究,将兰炭掺烧的比例逐步放大,为兰炭在国内工业和民用锅炉上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开展榆林清洁煤作为民用清洁燃料替代中小城市及农村的民用煤的试验示范系统工程。
5、实施煤油共炼产业化示范工程。依托延长集团在榆现有的中试项目基础,开展煤油共炼工艺技术创新工程示范,研究解决煤焦油和粉煤以一定比例混合后,在氢气催化作用下前段、中段、后段分别提取轻质燃料油、润滑油、针状焦、碳纤维等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实现煤、油化工高度对接。
6、实施现代煤化工技术提升工程。提高煤气化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依托神华、华电、中煤在榆大型项目,拓宽现代煤化工发展方向,开展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工艺、技术整合提升的课题研究,引导民营企业围绕大型煤气化项目周边及下游进行产业投资,部署精细化工产业链,同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三)成立清洁煤科技创新基金。榆林作为陕西省首批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市,可设立一支首期50亿规模的“清洁煤”产业投资基金,基金股东由具备长期股权能力、对煤化工产业投资有较高热情的机构投资者组成。
(四)建设国家清洁煤环境保护实验室。以中煤、延长、陕煤、兖矿等大型煤化工企业为依托,以当地煤化工民营科技型企业为辐射点,建立重点研究现代化清洁煤生产、转化、污染控制的实验室,提升科技自主创新水平,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和知识产权壁垒,引领和带动产业技术进步。
(榆林市科学技术局 谢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贺韬)日前,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2015年起,陕西省将全面淘汰排污不能达标的10万千瓦以下的小火电机组,进一步推进全省大气环境治理。从陕西省大气污染排放结构看,燃煤发电机组排放总量所占比重...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