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骆 怡
“陶瓷行业面临重重困难,如果再停步不前,行业的传统优势将会消失。”来自北流仲礼瓷业的自治区人大代表陈向阳希望自治区政府能把陶瓷行业列入“十三五”规划优先发展,使我区一批陶瓷生产企业尽快长成“参天大树”。
陈向阳说,我国虽是一个陶瓷生产大国,却不是一个强国。玉林是我国日用陶瓷重要的出口基地,但产品以中低档为主,附加值较低,每吨陶瓷售价仅5000元左右。现在,陶瓷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破解贸易壁垒等诸多问题。路在何方,各企业都在面临抉择。
“不少企业打算开发新增的重点区域如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将剩余产能转移出去,或者重点发展特种陶瓷、生物陶瓷等新产品。”陈向阳说,陶瓷行业前景广阔,广泛用于3D打印等方面,目前,特种陶瓷每公斤价格就可以达到5000元。而在市场改变的同时,技术创新也是陶瓷行业改善生存环境的关键。
他表示,北流的陶瓷生产企业大多是“草根企业”,但它们能否长成“大树”,关键在政府的支持力度,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提升市场竞争力,将优势行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经济发展。
新闻推荐
玉东新区:产业集聚挺起发展“脊梁” 培育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4家
本报玉林讯(记者/骆怡通讯员/刘钦明王政江)2月4日,在燕京啤酒(玉林)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线上忙碌。在入园的5年时间里,产能从年产10万吨到如今的40万吨,税收从6000多万元到如今的1.5亿元,“燕...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