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根据产业发展规划与布局,五年内引进携带高新技术成果、项目和资金的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0名,来榆创办和领办高新技术企业(或实施成果产业化项目)。市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给予不超100万元的安家补贴,根据创业项目的规模和进度,给予不超过实际投资额50%、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并免除3年租金,给予不超过400万元贴息融资贷款。
二、高层次紧缺人才。根据重点行业、重点产业、优势产业的发展需求,五年内引进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以及具有高级职称、年龄在50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特需专业人员等高层次紧缺人才2000名。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分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两种方式。刚性引进博士生和正高职称的,每人给予不超过50万元的安家补贴,5年内每人每年享受2万元政府薪酬补贴;硕士生和副高职称的,每人给予不超过30万元的安家补贴,5年内每人每年享受1万元政府薪酬补贴。对柔性引进博士生和正高职称等高层次人才的单位按每人每年2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三、现代工业人才。五年培养提升5000名高层次、高技能工业人才,其中高层次人才1000名,高技能人才4000名。培养提升以企业为主体,政府统筹协调,按照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采取选送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研修、优秀企业对标学习、集中办班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方式进行。外送研修、挂职学习,政府给予60%的经费补贴;集中办班培训,政府给予40%的经费补贴;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政府根据实际效果给予活动经费10-60%的资助。
四、特色农业人才。五年培养提升农业技术人才6000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1000名,职业农民5000名。市政府每年安排不低于500万元农业科研专项经费,用于农业科技的研究推广应用。
五、现代服务业人才。五年培养提升以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金融、房地产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人才3000名。政府根据实际效果,给予培养提升对象所在企业30-60%的经费补助。每年遴选20名服务业本土领军人才予以学历学位教育和短期进修资助,每人资助不超过2万元。
六、社会事业人才。五年培养提升以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工作为重点的社会事业人才3000名,其中教育人才1000名,文化人才500名,卫生人才1000名,社会工作人才500名。社会事业人才培养提升主要采取单位组织、行业推动、政府资助、社会激励、个人自我成才的方式进行。每年选派一批45岁以下有发展潜力的教师到国内一流名校观摩学习。邀请国内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高端人才来榆开展人才培训及项目策划。每年择优选送一批年龄在45岁以下,理论功底深、业务能力强的医务人员到国内一流医院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进修学习。鼓励社会事业人才开展学术研究交流活动,根据学术价值给予活动经费30-60%资助。
七、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五年培养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00名。支持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加全国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学习培训,获得资格证书的奖励4000元。鼓励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加管理专业高等学历教育学习。获得普通高校国民教育管理专业博士学位的奖励5万元,硕士学位的3万元,学士学位的奖励1万元。每年组织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高等院校和专业机构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每年组织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优秀企业挂职,每年组织一批优秀企业家赴国外考察学习先进管理经验。
八、党政人才。五年培养提升党政人才2000名。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制度,用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促进党政人才的健康成长。市、县区每年分别拿出不少于10个县处级领导岗位和10个乡科级领导岗位面向社会公开选招。实习生 刘哲整理
新闻推荐
国网榆林供电公司积极助推新能源发展。图为公司员工对榆神协和生态光伏发电项目进行定期巡查。记者张斌峰通讯员张晶摄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