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新闻 横山新闻 神木新闻 府谷新闻 靖边新闻 定边新闻 绥德新闻 米脂新闻 佳县新闻 吴堡新闻 清涧新闻 子洲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榆林市 > 榆林新闻 > 正文

亢雄人说关中地区面食丰富此话不假毕竟八百里秦川盛产

来源:陕西日报 2015-06-12 18:53   https://www.yybnet.net/

  亢雄

人说关中地区面食丰富,此话不假,毕竟八百里秦川盛产小麦,一方水土长一方庄稼,一方庄稼养一方人,所以就小麦面而言,关中的面食的确丰富。但是不怎么产小麦的陕北,面食之丰富程度也不亚于关中,甚至与关中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陕北面食花样翻新、吃法各异、丰富多彩。

陕北面食丰富首先表现在食材上,主要有小麦面、荞麦面、豆面等等。先说小麦面,过去物流不发达,陕北当地种植小麦有限,且产量较低。故而小麦面比较金贵,因其色泽俗称“白面”,有些地方干脆称之为“好面”。荞麦是陕北的特产之一,陕北的若干县曾经将荞麦作为“县宝”之一,极负盛名是因为不仅能够一饱当地百姓之口福,还能出口创汇、增加收入。豆面则多是豌豆磨制的面粉,还有一些地方用完全成熟的豆角仁磨制。单纯的豆面太腥,所以豆面一般称作杂面,顾名思义就是杂拌面,用豌豆和小麦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磨制而成。

陕北面食丰富还表现在面食本身的种类上,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二十余种,以白面作为食材,可以加工成揪片面、掐疙瘩、拌疙瘩、擀面条、白面饸饹、炒面等,以荞面作为食材,有碗饦、搅团、荞面卷儿、荞面角角、灌肠、擦疙瘩、荞面烙饼、凉粉等。以豆面作为食材,相对较少,主要是杂面面条和抿节儿。不过,面虽相同,不同的调汤、臊子又可以形成不同的面食亚种。综合起来,最具代表性的有揪片面、杂面、饸饹、剁荞面、和抿节儿几种。

揪片面,吃法不够精细,但是绝对方便、快捷。三下五除二和好面,略略让面团醒一醒,将面团擀成一毫米厚即可,切寸宽左右的面条,搭在一手手腕,绕过拇指,拇指与食指搓拉,另一手拇指食指配合揪面片,边搓边拉,边拉边揪,面片落入锅中,将冒起的水花击碎,砸起腾腾热气,面熟后捞入大碗,倒入做好的羊肉,圪蹴在墙角,边刨边吸,真格是蹲下吃饱,站起来更好。

杂面好吃,但是杂面不易吃。原因在于擀杂面,擀杂面是一门手艺,也是一种技艺。首先擀杂面要把面团和到恰到好处,面团软了容易擀,但擀出来的面条短,放进锅里不经煮,捞在碗里没有型,吃在嘴里不筋道;面团和硬了也不成,擀不薄,煮出来的面条没有弹性。原因在于豌豆面不像麦面一样富有黏性,俗话说“眼窝睁得像个杂面疙瘩”,可见,杂面不像白面一样好处理。为了适当地增加弹性,婆姨女子们就用上了“秘密武器”——沙蒿粉。“泪个蛋蛋泡在沙蒿蒿里”,沙蒿蒿泡在杂面里。近年,榆林一地多有患过敏性鼻炎者,闲谈之时有人说自己对杂面过敏,其实是对沙蒿过敏。吃杂面最好用臊子,羊肉丁、冻豆腐丁、洋芋丁、碎细粉头头做成的臊子,撒点葱花,芫荽,辣子进去,盘着腿坐在热炕头上,挑起面条,大口吸溜,怎一个爽字了得。

饸饹是一种历史极悠久的面食。元朝《王祯农书》载:“荞麦: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壳,磨而为面,摊作煎饼,配蒜而食。或做汤饼,谓之河漏”。这“河漏”,今写作“饸饹”。《本草纲目》亦云:“或做汤饼,谓之河漏,以供常食,滑油如粉。”清代高润生在《尔雅谷名考》中对其烹饪之法有十分详细的记录:“系以水和面为团,用木机榨压而成。其木机则牝牡各一,联以活轴,可随手起落,外施以床,用时置机釜上,实面团于牝机内,其牝机之底,则嵌以铁片,密凿细孔,面人牝机内,乃下牡机压之,则面随孔出,作细条落釜水中,煮熟食之,甚滑美也。其木机俗呼河漏床。”饸饹也是陕北传统的饭食之一,“荞面饸饹炖羊肉,哥哥你是赶不开的狗”,革命历史民歌《拥护刘志丹》道:“端来些大红枣,又端油馍馍,老刘爱吃荞面,赶快压饸饹”。压饸饹可以是白面,可以是荞面,也可以是两者的掺和。饸饹随筛孔粗细,可粗可细,筷子头粗细最佳,圆细韧长,筋道囔口。浇上炖肉后的荤汤,汤香面筋,非常适口,是红白喜事不可缺失的“主打”面食。

剁荞面,贵在一个“剁”字,把荞面揉成面团,放在面案上用擀杖逐次擀开,擀至比白面条略厚一点时,操刀剁面。剁面刀形制特别,刀身长约一尺有余,寸宽,薄厚如菜刀,刀背两端装有两个木柄。剁面时,提臂悬肘,双手持握两柄。刀下见面,准确匀称,刀落面案“噔噔噔噔”急如雨点,面条翻动,若银丝飞舞落入锅中。不要说吃,光看剁荞面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过去,刚过门的媳妇,婆婆都要考一考新媳妇剁面的手艺,以荞面剁得粗细软硬来鉴定新媳妇的本事。民谣称:“媳妇强不强,先看荞面剁得长不长;媳妇利不利,先看剁得养面细不细。”剁荞面宜用臊子汤,所谓“羊肉臊子剁荞面,开店婆姨赶脚汉”,不过最有特色的则是酸汤,麻油烧至八成热投入摘蒙(音,也叫高菊花),辣面,爆出香味倒入碗内,再将酸菜汤入锅烧开后连同炸好的麻油调入面碗内即成。面,坚软细美;汤,酸辣可口。

抿节儿的本质还是杂面,外形则是缩短了的饸饹。面和的极软,便于在密布筛孔的抿节儿床上用手掌抿压,轻轻一抿,略有寸长的抿节儿便下到翻滚的锅里。煮熟后的抿节儿色泽稍微泛黄,面里既有麦香又有淡淡的豆香,两种香气掺和在一起,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吃抿节儿可干拌、可浇汤、可荤、可素,怎么吃怎么香,怎么吃也吃不够。

因为吃面多,多吃面,面食就融入到一些节日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面食风俗习惯。有些地方除夕晚上要吃长面条,称之为“拉人魂”;腊八早起,赶在鸟未离窝前吃杂以肉丁、面的软黄米“焖饭”,饭中和面疙瘩叫“雀脑子”,传说吃下后,下年鸟雀不糟蹋庄稼。红白喜事,尤其离不开吃饸饹面;新女婿第一次上门要给吃杂面,杂面面条长,意即将女婿拴住;过去面少,所以给病号优待,牙痛吃疙瘩,头痛吃面,所谓牙疼疙瘩头疼面等等。

新闻推荐

观察 资金瓶颈咋破解

本报记者杜瑶重特大病救助,由于消耗巨大,“等米下锅”的情况依然严重。据统计,陕西省重特大疾病救助人数占同期医疗救助的人数比较少,但对资金需求量大。2015年的救助资金需求依然达到3亿元左右。201...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亢雄人说关中地区面食丰富此话不假毕竟八百里秦川盛产)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