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人在忙碌工作。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走在人民东路,都会见到环卫工人忙碌的身影。见到有老人拿垃圾出来,他们会快步上前,接过垃圾放到垃圾车上。如果你足够细心,还会看到他们不时带着不懂路的外地人到公交车候车亭,耐心地告诉他们怎么搭车。有老人摔倒,他们会上前扶起。这些环卫工人,隶属市环卫处地委路组。
一言一行感动市民
市环卫处地委路组共有20名员工,负责人民东路一购中心门前至茂林路口路段的清扫、保洁工作。
文瑶是这个环卫组的领军人物。她在这个组工作了13年,4年前出任组长。“用行动做榜样”这句话是她的座右铭。提前上班、推迟下班已经成为习惯。“如果自己都做不好,怎么管好别人呢?”文瑶说。有新员工加入,她一般会亲自带,希望自己的工作态度能给新员工做出榜样。
提起这个环卫组,住在附近、经常走这段路的陈国清竖起了大拇指。
陈国清经常见到这样一幕:一旦有上了年纪的老人拿垃圾出来,正在扫地的环卫工人会放下扫把,远远迎上去,接过垃圾放到车上。环卫工说,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老人扔垃圾上环卫车很吃力,因此凡是老人出来扔垃圾,他们都会主动接过来放到车上。
一次,在茂林路口,陈国清见到一名环卫工人在清理路面的淤泥,还蹲下来用手去摸。原来环卫工人发现地上有一串别人掉的钥匙。环卫工把钥匙捡起来,用水洗干净,然后拿到7路车候车亭挂起来。还有一次,一名环卫工正在扫地,一位老大爷经过时正好自行车链条脱了,捣鼓了好久都没能修好,环卫工便过来帮他一起修理,最终把车修好自己弄得两手全是黑黑的机油。
一天清晨,陈国清从茂林路口经过,发觉路边大排档和烧烤摊卖宵夜后留下了很多垃圾,地面非常油滑。环卫工人拿来一桶水,刷几下又冲一下,非常吃力。想到人们每天从这些大排档烧烤摊前走过,见到的都是清洁干爽的路面,陈国清不禁对环卫工人肃然起敬。
他们都“爱管闲事”
“地委路段是玉林最繁华的路段之一,我们一定要尽职尽责做好工作,才能对得起领导对我们的信任。”这是组长文瑶常对大家说的一句话。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这些环卫工个个都“爱管闲事”。
文瑶记得,一次她刚来到自己的岗位,发现地上有一个档案袋,打开一看,是一个女大学生的求职简历,还有身份证。文瑶连忙按简历上的电话拨打过去。女大学生马上赶了过来,接过失而复得的档案袋和身份证,女大学生非常激动,连连道谢。
一次,一位外地人向当班环卫工赵善敏问路,问她到火车站搭几路公交车,赵善敏一时想不起来,想了想便叫人家到青年广场搭1路车。后来想起2路车也经过火车站,于是追出两三百米后告诉人家。
今年40多岁的罗能是这个环卫组工龄最长的员工,有着20年工龄。因家庭困难,为了能多挣点钱,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上早班和中班,每天清晨5时—上午11时,下午5时—晚上11时。
文瑶说,罗能是组里的“全能型”人才。哪个员工的自行车、电动车或摩托车坏了,找他准没错。市环卫处机修师傅不在的时候,环卫车坏了他就出任“临时机修”,而且是随叫随到,从没有过半句怨言。“罗能做这些全部是义务的,而他也从来不计较。”
记者在人民东路茂林路口见到了罗能,他热情、友好,但话不多。“这份工作我已做习惯了,没觉得有什么辛苦,要是哪天不干了,反而会不习惯。”罗能说。
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记者来到人民东路原市政府路段时,已是下午6时。东岳市场对面,一名环卫阿姨在认真扫地。面对记者,她露出了几分羞赧:“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没什么值得写的。”
她叫赵善敏,来自陆川,在这个环卫组工作已一年多。刚到这个组时,赵善敏就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气氛,这里像个大家庭,员工关系融洽,工作起来都非常认真。
在这个组,赵善敏是工龄比较短的一个。
“在我们组,工龄超过10年的有好几个。”文瑶说,他们十年如一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为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让大家在快乐中工作,在工作中寻找快乐,文瑶经常组织员工去唱歌、跳舞。“我要让大家做得开心,让大家在这份辛苦的工作中也拥有生活的乐趣。”文瑶说。(记者王耀前)
新闻推荐
...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