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蒙思婷
百香果园里养鸡、鸭、蜜蜂,这是覃塘区樟木镇罗柴村的外来媳妇黄光艳探索的立体种养“经”。她把种植和养殖结合起来,探索出“一地多用,一地多收”的果园立体种养模式,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和效益倍增。
近日,记者走进黄光艳的原生态百香果园,那里种植的大片百香果苗仍然一片翠绿。3月底,百香果已经进入采收尾期,藤架下只剩零星几只鸡蛋般大的果实,偶尔有三两只农家鸡鸭在果藤架底下悠闲地觅食。“来,尝尝看,很香的。”黄光艳笑着掰开一只熟透的百香果,阵阵诱人的果香顿时弥漫在空气中。
黄光艳是桂林人,嫁到樟木后种过速丰桉、甘蔗,还养过鸡和鸭。去年年初,她从娘家桂林那里了解到,种植百香果效益不错,于是就萌生了种植百香果创业致富的想法。去年3月,她承包村里2.7公顷土地种植百香果。在发展百香果种植前,黄光艳经营自家养鸭场已经3年。她的鸭场有3000多平方米,一年出栏5批,每批8000—10000只。她把自家养鸭场的鸭粪收集起来,全部充当百香果的农家肥料,这让果园省下了肥料钱,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去年冬,黄光艳的百香果园产果了,每公顷产15000多公斤,每公斤售价1.5—2元。黄光艳告诉记者,百香果收获后,陆续有顾客上门采摘,还有玉林、南宁、广东等地的老板前来收购。“销路是不愁的,我只愁没有那么多果卖。”黄光艳笑着告诉记者,她的第一批百香果就赚了近10万元。
今年,黄光艳又承包了果园周边2公顷土地,将百香果种植面积扩大到5.7公顷。
种植百香果后,黄光艳依托果园的空间资源展开了藤架下复合经营模式。“百香果鸡”就是她种养探索之一。在果园成型之初,黄光艳就在藤架下养了800羽肉鸡。这些优质肉鸡采用放养模式,平时在果园里自由活动,吃百香果肉及各种植物和小昆虫。由于用百香果拌喂,出栏的肉鸡大受欢迎,供不应求。她养的第一批鸡就赚了1万多元。
在黄光艳的百香果园里,时不时隐隐听到一阵“嗡嗡”声——她养的十几箱蜜蜂已经迅速发展,使果园立体种养从陆地扩展到了空中。“这么大的果园要得到充分利用,自然不能放过空中资源。百香果开花季节,蜜蜂在花丛中采蜜,促进花朵授粉,提高了坐果率。又能产蜂蜜,一举多得。”黄光艳说。
“下一步打算继续管理好果园,搞好生态立体种养,打出我们樟木的品牌,作为地方特产推销出去。”立体种养带来好效益,黄光艳的信心更足了。
新闻推荐
...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