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潇 实习生 勾达书 李兰鑫
“如果平常根本没有表示,只有这两天发朋友圈祝福妈妈,获得一些点赞就觉得为母亲过节了,我觉得不太真诚。”大四的刘思洋对于每年“社交网络上的母亲节”感到有些无奈,又逢母亲节,校园里许多来不及回家的学子会如何为妈妈庆祝?记者对4所高校的34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朋友圈里“晒妈”
7成受访者认为“不真诚”
“哪怕打一通电话也比只在微信发朋友圈要好。”这是刘思洋的答案,而他则是早早地为家在贵阳的母亲在网上订了一束鲜花,并委托店家定制了写给母亲的一封信。在接受调查采访的学生中,和小刘一样反感节日微信“晒妈”的有7成,研一的董健认为“爱最重要的是让对方知道,没有必要让全世界为你点赞。”蒋贵川也有同样的看法,“很多父母并不用微信,那么发朋友圈就完全没有意义,朋友圈与其说是一种祝福,更像是一种自我满足,让别人来见证自己的孝心。”但也有同学对此表示质疑,读艺术专业的洪辛娟说:“发朋友圈很正常,让别人见证孝心也没有不对,关键是同时要送上表达心意的礼物。”小洪展示了自己送给妈妈的礼物,一个可爱的手工毛衣链,由于本身就开着卖工艺品的网店,小洪的手工礼物看上去非常特别。
家在榆林的林启晨母亲节打算回家,帮妈妈干家务,他说:“虽然我作为学生送不了什么昂贵礼物,但是我每年都会争取回家给妈妈做一次早餐。”
大声说“爱你”
表达感情女生更直接
“母亲节就是表达对妈妈的爱,一定要说爱你和谢谢你。”这是7成受访者赞同的态度,但事实上,准备说出口的几乎都是女孩,接受调查的34名学生中,有12位男同学,他们中只有两位在短信或卡片中写下了这句话,其他同学均表示“虽然应该说但有点为难”。接受采访的22名女生都给母亲准备了礼物而只有4名男生为母亲准备了礼物,其他的男生中,3位选择了“给妈妈打电话”,5名完全不打算做准备,大三的陈栋说:“我当然很爱妈妈,但是要为她专门过节总觉得很别扭。”而已经有了实习工资的楚一坤则早几天就给妈妈包了微信红包,他说:“爱你这种话真说不出口,还是红包最实在,哈哈。”
而统计一下礼物类型,记者发现礼物主要分为两类,除了传统的鲜花,另一类就是化妆品和健身保健用品,研一的邹雯给妈妈买了品牌的护肤品,大三的张巧月则买了品牌的口红,大三的吴愿晶为这次母亲节花了不少心思,早在上个月就开始计划,并在一番考虑后选择了运动手环。
选择给妈妈打电话的男孩董健略感遗憾地表示,“已经有五年在外上学,不能经常陪在父母身边,有时感觉也挺愧疚的。打电话听听妈妈的唠叨,这也是一种爱的表达。”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霍海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榆林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漫长的毛乌素沙地上,自发地营造起保卫家园的“绿色长城”,这其中涌现出一大批为改善恶劣的生存环境而与风沙做斗争的勇士,他们将一株...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