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新闻 横山新闻 神木新闻 府谷新闻 靖边新闻 定边新闻 绥德新闻 米脂新闻 佳县新闻 吴堡新闻 清涧新闻 子洲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榆林市 > 榆林新闻 > 正文

■省政协经济委“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调研报道土地细碎化整合开启“一户一田”模式

来源:各界导报 2017-05-23 06:31   https://www.yybnet.net/
 □记者 李鹏 高三宝

车辆行进在榆林市榆阳区马合镇乡间道路上,路两旁大片大片田地快速掠过,视线尽头是一排整齐、高耸的白杨树,将平整的田地整齐地分隔开。

“陕西的现代农业看陕北。"在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调研中,委员们普遍认为,榆林地区创新的“一户一田"模式,最接近现代农业的要求,为未来农村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模版。

马合镇补兔村是典型的草滩地区,地类差别大,农户耕种地块分散。“一家人,几块田,大型机械作业难;地块小,地界大,种植管理费用大。"村民王虎虎说,以前每户村民拥有的土地多则二十多块、少则十多块,耕作收割费时费力,不便于机械化作业,严重制约着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现在将原来各家各户细碎的土地重新整合,村民们也有自己的顾虑。"王虎虎说,由于全村土地有差异,既有肥力低下的盐碱地,也有肥力较好的沙地,有的村民怕万一整合后,分到土质较差的地吃了亏。

补兔村地形平坦、面积广阔,试行“一户一田"制具有先天优势。如何能让这个优势变为现实?今年年初,补兔村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反复给大家做工作,村集体投资177万,采取“泥地垫沙、沙地垫土"的办法改良土壤4701亩,减少耕地之间的肥力差别,开渠修路、破除瓶颈。与此同时,村干部、党员带头承诺:土地整合后,让村民们优先挑选耕地,地段偏远、土质较差的地块留给村干部。

村党支部书记刘春林介绍说,通过将农户原承包的土地全部收回整合后重新分配,全村原来的1246块土地已整合为433块,破除田间道路、灌溉盲区又新增土地229亩,村民每户分配一块土地,引导外出农户就亲就近流转,使单块土地最大面积达到80多亩。同时,由村集体集中流转土地1320亩,实行“确权确股不确地",确保村民共同收益。

“土地细碎化整合后,一家种一块大田,方便了机械化作业,春种秋收省时省力。要是家里缺少劳动力的,把地流转出去也方便。"村民张鹏涛算了一笔账,“搞了‘一块田’以后,自家以前的9块田变成了一块,沟渠、道路都是修好的,过去收割时要将近4天才能完工,现在3个多小时就能收完,一季下来要省400元。"

“土地细碎化整合,对于这样的纯农业乡镇来说相当重要。这项工作完成得好,才能谈到发展规模农业、现代农业。"调研组成员、省农业厅农经处处长张旭峰说,这种集中连片生产经营格局既便于高价流转,又便于开展机械化耕作、灌溉和管理,使农业集约化效益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这里终于看到了未来现代化农业集约化的影子。"省政协委员、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常勇说,“一户一田"制,不仅是对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新探索,也凸显了绿色、环保、节约的价值观。通过机械化和集约化的耕种,达到“五省"“三提高"“一促进"。

——“五省":省工、省力、省时、省肥、省水;

——“三提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土地产值和农业机械化水平;

——“一促进":促进了劳动力转移,释放了更多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使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便利和实惠。

新闻推荐

都是舌头惹的祸

隋朝时,有一员虎将,名叫贺若弼。贺若弼的父亲曾在北周为官,因为口出怨言而被北周晋王宇文护杀害。父亲在临刑前利用家属探视的机会,用锥子扎刺贺若弼的舌头,扎得鲜血直流。父亲含着眼泪说:“儿呀,老父之...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省政协经济委“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调研报道土地细碎化整合开启“一户一田”模式)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