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瑞
榆林老街遍布四合院民居,人称“小北京”。沿街多小商品门市部、便民商店和酒吧咖啡馆等文娱场所,有数个“小商圈”。车辆限行管理宽松,多处路口有石球铁链限行,人流量大,乱停乱放现象存在;公共自行车网点不多。南北大街基建较完善,但是两侧小巷内路面坑洼,路灯不齐全,其中东侧小巷内基建不完善问题严重。关于老街旅游发展,我建议:
一、文化建设
随着我国消费者素质逐渐提高,游客在消费中也越来越注重景区文化建设。一个景区的发展离不开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建设,所以应注重挖掘老街的文化内涵。建议:老街整体以汉蒙文化交界、传统与现代化碰撞的文化特质为核心,在全国同类景区中独树一帜;文化分区建设,美食文化、酒文化、乡土文化(剪纸艺术、婚俗文化等),时代新文化自成一派,但又紧紧围绕着核心展开。
二、商业区
榆林老街市场的消费者多为常住居民和陪读暂住居民。针对这个问题,我建议“两手抓”,即吸引外来游客消费与消化本地居民的消费力“两手抓”。
根据文化分区建设,划分红色文化区、美食文化区、酒文化区、乡土文化区、时代新文化区。1.红色文化区,凭借陕北革命根据地优势、榆林中学革命人才优势,建立红色文化纪念馆。2.美食文化区,依托现有的餐饮服务基础,集中连片化、乡土化、特色化,设重点于新楼巷、钟楼巷一带与二街商业繁华地带相互呼应。3.酒文化区,企业进驻宣传本地酒品牌,在不影响附近学校教学秩序的多处小巷,进行传统四合院改造,可建设酒吧一条街,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宣传榆林酒文化。4.乡土文化区,整合大街老艺人手工作坊,使之尽量集中连片,改造街道建筑,成为集展览、纪念品消费、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区。可布局于鼓楼、凯歌楼一带,同时能为一中分校及二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5.时代新文化区,以榆林新时代发展为核心,煤炭、能源为题展开。
三、交通、基建
全面实行机动车辆禁行,保证步行街安全与畅通;建设公共自行车网点方便出行,完善公共交通,开辟旅游专线、酒店景区直达业务;建设停车场满足居民与游客的需求,开辟居民专用出行路线;全面改造老街“面子”“里子”,安装路灯、重新铺设损坏路面、民居改造等。
四、古迹、民居改造
修缮榜眼府等古宅,开放“六楼”,建设展馆等。
从营销端开始做起,积极进行市场调研、旅游产品定位、新媒体营销,多管齐下。还可以引进专业人才,通过时下新兴的VR、AR技术让游客纵览榆林全貌,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体验。同时类比成都宽窄巷子与山西平遥古城,我们必须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形成自己的特色。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满孝永西安报道6月2日,副市长张海峰来到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榆林馆,检查指导榆林市丝博会暨西洽会展区布展情况。本届丝博会榆林馆共分为三个展区,即位于曲江会展中心B1馆的综合形象展区、...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