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树莉
1977年恢复高考,我周围无数各行各业社会青年、在校学子都三更灯火五更鸡备战高考,那时我正上初二,也急切盼望着有中榜成名、跳入龙门离开农家的机会。好在学校也逐渐结束了半天劳动半天上课的模式,老师夜以继日加班补课和辅导学生。
同学们为了摆脱基础差、底子薄的局面,焕发了空前未有的学习热情。记得冬天的傍晚,我在郊外的地里背公式、定理、定义及课文,手脚不知不觉冻得像胖馍一样,仍全然不顾,晚上点着用墨水瓶制成的小煤油灯看书做题,常常至深夜或凌晨。
过度紧张的学习、没有规律的睡眠再加上营养不良,病魔的手无情地向我伸来,严重的神经衰弱、头晕心慌、多梦易醒、神疲乏力、身体虚弱。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我参加了第一届中考,录入了高家堡中学高一“尖子班”内,带病学习不到两个月,原来的症状逐渐加重,不得已辍学。
直到1980年春天,我才又带着病返回了学校,被教导主任安排到文科班学习,只读了那时高二多加的半年书就算高中毕业了。不久,新学期又开始了,我又一次进入高二补学班,参加了第二年的高考,然而成绩远低于录取线。
1982年秋,我再次进入高二补学班学习,高考完我仍被拒之在大学、中专的校门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迫切希望突破高考成绩,我于1983年秋重新从高一开始学习,而此时,我的七八届同学已从榆林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高家堡中学教书了,见到他们我真的是无地自容和无比羞愧,贫困的家庭、自卑的心理使我再次离开了自己喜欢的高家堡中学,高考的梦就这样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
在走向社会的十余年间,我心中上大学、中专的念头从未泯灭。经过辛苦的准备和努力,我在社会上挣了一点钱,推来算去够全家人四五年的生活费。
1992年秋,30岁的我参加了地区卫生局组织的卫校招生考试,被顺利录取,在屡试不第后实现了我的梦想,当时我是学校年龄最大的学生。时光荏苒,当时的理论学习为现在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同我一届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后受过大学、中专教育的同学,多是行业精英,在各自的岗位上施展着自己的才华和智慧。
恢复高考,不仅改变了个人的命运,而且改变了国家的命运,恢复高考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恢复高考同知识贫乏的年代划上了句号;是高考这把金钥匙打开了从我们这一代人学习知识的大门;恢复高考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学习热情;恢复高考使我懂得了马克思说的一句名言“学习——永远不晚”的道理。
愿高考选拔人才的这一接力棒年年传承下去,愿届届考生、代代学子都能实现高考中榜的梦想。
新闻推荐
尉俊东(2017年6月5日)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45年前的今天,世界各国代表团齐聚瑞典斯德哥尔摩,提出了一个响彻世界的口号: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从此,环境保护摆上了世界各国的重要日程。今年...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