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新闻 横山新闻 神木新闻 府谷新闻 靖边新闻 定边新闻 绥德新闻 米脂新闻 佳县新闻 吴堡新闻 清涧新闻 子洲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榆林市 > 榆林新闻 > 正文

低 保

来源:榆林日报 2017-06-09 09:43   https://www.yybnet.net/

王祖文

回老家前,有亲人几乎天天给我打电话,说现在统一进行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他享受的低保因为有车保不住了,说我是文化人,我是他亲人,无论如何让他的低保保住。我就内心里苦笑,我怎么能为了亲情给政府帮倒忙呢?我怎么能为了亲情不要党性呢?但是亲人不管这一套,对我很是不满。

刚下车进入父母的院落,就碰上了村里串门的高家二奶。她老人家78岁了,当年为了要救济,曾经到市政府要过。这次按条件把她的低保下了,没有想到她恰好到医院买的一布袋药,走到村委会当着驻村干部将药品倒了一地,质问包村干部为什么将她的低保下了。包村干部一看这阵势,赶快将她的药品捡起来,给老婆儿说了大半天。二奶在我父母的院落说得口上满是白沫,认为上面把她亏了。

我就佩服包村干部的聪明,遇上二奶这样的人,神仙也会头疼的。

我在村里遇上了一位姓卢的拦羊人,已经拦了半个世纪的羊了。家里有一些特殊因素,他家吃低保,全村没有一个人有意见。他说了这么几句话:

“现在的一些人真不怎么样!党和政府难道欠你们的吗?我吃了多年低保,我从来不认为我应该吃!如果没有这个低保政策,难道就不活了?”

这是我这次回家听到的最让我感怀的话语。这样的没文化的老农说出的话却很有见地。

第二天,我因急事需要上榆林,出了村口便坐上了长途客车。非常巧的是:满车人基本都是农民,其中有一位当地乡镇管低保的干部。

我听到了这样的老农对话:

“现在的低保大都让负责的那伙杂儿子们吃了!”

“俺们村才享受45个低保,邻村人家享受78个低保。”

“村里一家享受三四个低保的户有的是,其实根本不该享受。”

一路上,这样的对话不绝于耳。我听了后,大体有这样一些判断,先前的低保评定确实存在个别不公正的现象,伤了农民的心。但是,因此而以偏概全将先前的低保工作完全否定,这显然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啊!

车上的乡镇干部与他管辖的一位贫困户的对话让我大笑不止:

乡镇干部:“你养四五头牛,这次低保该下了!”

贫困户:“我的牛都得病了,卖不上价!”

乡镇干部:“得病了,你怎么还到镇川牲畜市场去?”

贫困户:“问问市场行情!好领导,你这次说什么也不敢把俺的低保下了。”

乡镇干部:“下不下不由我,由村委会,由全体村民!”

我坐在一旁,职业的敏感让我精准地捕捉到了这位贫困户的两个细节:一个是说话时面部表情的不自然,一个是他反应的速度出奇地快。我就感叹:人在利益面前怎么就变成了超智慧的人呢?

我在乡村里待了一段时间,注意到了两种现象:一种是从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城里人责骂埋怨乡里人为了吃低保不要脸、胡搅蛮缠的;一种是乡里人骂乡镇政府的一些工作人员在低保问题上送人情的。这两种舆论基本呈现出明显的撕裂状态。我也注意到一些极端的低保笑话:说有一个乡镇干部专门照顾自己的亲戚吃低保。他的小姨子养了一条狗,名叫花花,给这个花花也吃着低保。我反复思考过这个段子,感觉真实性较差。领低保总得有些身份证明之类的起码手续吧?类似的段子其实认真思考起来感觉是不堪一击的。但是这个段子反映出基层群众对个别干部的讲人情送人情的极度反感。

为了最真实地了解这次精准识别工作的扎实程度,我专门走访了村里最贫困的艾家,这是村里这次唯一被评上的兜底贫困户。他本身是残疾人,妻子是智障,孩子有一个是智障。这家人没有找过政府。我又走访了另一户真正贫困的人家王家。王家的穷有两个细节可以说明:一是要动手术的十万元拿不出来;一是土院落要铺砖,急忙都没有实力铺。乡镇干部问他:“你对艾家被评为兜底户有意见没有?”他说:“没有,俺比他强,俺有砖窑洞他没有。俺的一个儿子可以打工,他没有。俺的老婆能干活,他的老婆不能!”我虽然不能解决他的贫困问题,但是我佩服他的诚实。他也没有因为低保的事情找过政府。

我就感叹,村里真正最贫困的人家都恰恰不给政府添麻烦,政府也绝对不会忽视这样的人家的。但是村里比这些明显条件好的人家因为低保问题到政府哭闹嚎叫的人不是没有,而且不止一次。

我注意到了邻县关于取消低保的两件极端例子:一件是农妇到乡政府喝农药,一件是农妇坐在镇长的车头上不离开。不管具体实情究竟如何,仅这种极端化的做法就确实要不得,确实值得人们深思。

我有幸和当地乡镇一位领导关于低保问题进行交流:他说工作在乡村一线,累啊,真累!但再累再难的事情只要一碗水端平了,总会有办法解决的。

又一次离开了陕北,但关于这些低保的所见所闻却永远从我的脑海里退却不出去。

新闻推荐

励志 躬行 崇德 尚能——榆林职业技术学院追赶超越进行中

省大运会获奖选手珍惜年华,努力学习认真教学给病儿送去祝福钻研丰富的文体活动鸟瞰文图/本报记者魏丽娟通讯员秦国庆一只蝴蝶翅膀的振动,也许就会引发一场龙卷风。近年来,在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就刮起...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低 保)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