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骆 怡 本报通讯员 封晓天
9月1日,记者来到容县灵山镇华埌村,这里正在举办一场隆重的奖学金发放仪式。
在300多双眼睛的注视下,今年考上中山大学的李金澜同学第一个上台。他在掌声和欢呼声中领取奖金1080元。接着,各奖项逐一颁奖,考上地市、县级重点高中的孩子们一一上台领奖。
奖金全部来自本村的“教育基金会”。这个由村民自发组建的民间组织已成立5年。从干部、教师走家串户发动到村民主动参与,从原来的少数老板慷慨解囊到群众踊跃捐款,华埌村“教育基金会”实现了“漂亮转身”。目前,这个仅有4300多人口的偏远村庄,已有598户3420人参会,接近总人口的80%。累计发放奖金6.74万元,奖励华埌籍研究生两人,“一本”学生17人,“二本”学生23人;奖励考上地市、县级重点高中学生36人。
奖学金发放仪式结束后,为“教育基金会”捐款的仪式随即开始,现场又沸腾起来。年近古稀的李志炎把50元递到工作人员手中,这是基金会当天收到的第18名农村党员的捐款;70多岁的退休工人钟家隆、钟广壬各捐100元;80高龄的低保户李谋善今年已为基金会捐款250元……
专程赶回村里参加“颁奖盛典”的外出经商者封加海、李强、朱沛壬等人,一直倾力支持村里的“教育基金会”。此次不但担任“颁奖嘉宾”,每人还当场捐款5000元。另外,干部、教师和群众也在现场踊跃捐款。不到3个小时,基金会就募集到资金4.52万多元。
“颁奖盛典”持续了整个上午。村干部李波说,为了办好此次活动,50多名村民放下家务、农活,当起了“志愿者”,为迎宾接待、会场布置和后勤供应提供无偿服务。
村委会主任黎壮基告诉记者,此次颁奖大会不但有县教育局工作人员和镇干部出席,还有很多华埌籍老板、校友专程从广州、珠海等地赶回。看到这样的场景,他们有信心把华埌村打造成尊师重教、团结和谐的“教育新村”,让更多优秀学子在关爱和祝福里茁壮成长。
新闻推荐
本报容县讯(记者/覃宇扬)山多、人众、地少的容县,通过几年的积极探索,正逐渐走出一条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9月28日,参加全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用地现场会的各市、县代表,在容县经济...
容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