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容县六王镇思良村党支部书记、容县扶民种养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刘锋,正在认真点收刚运到村里的砂糖橘树苗。合作社种植基地的200多亩荒地,有一半将有望种上这种果树。村民们说,合作社利用荒地种砂糖橘,帮了他们的大忙了。
刘锋介绍说,六王镇思良村有700多户3200多人,原有耕地800多亩,村民习惯以种植稻谷为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村民为了增加收入纷纷外出务工,在家的劳动力越来越少,一些农户只能耕种离家较近的田地,离家较偏远的山坳地不得不丢荒,这200多亩荒地成了村民一块心病。为了利用好这些土地资源,实现村民增收致富,2013年7月,刘锋邀请专家对思良村的气候、土壤环境等进行了考评,结果认为这里比较适合种植砂糖橘。随后,刘锋联系了几位有发展砂糖橘产业意向的同行,一起到外地调研学习,发现种植砂糖橘的地方虽然很多,但绝大多数采取露天种植的传统办法,砂糖橘的防病能力弱,防治病虫害不方便,水果的卖相也是参差不齐。于是,他们大胆提出了开展大棚种植砂糖橘的做法。
“大棚种植砂糖橘,技术要求简单,通常种下树苗第三年就可以搭建大棚。按照估算,每亩大棚砂糖橘的投入成本在1.5万元至2万元,就像种植大棚蔬菜一样。”刘锋把这些情况一一对村民进行讲解,引起了许多人的极大兴趣。
刘锋等人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创业理念,决定把大棚砂糖橘产业做强做大。今年1月14日,刘锋注册成立了容县扶民种养专业合作社,村民陆续把闲置的荒地出租给了合作社。合作社投入资金70多万元,把那些荒地整理了出来,加快开沟挖坎。“这几天先种100亩,预计在本月底在荒地上都种上砂糖橘。”刘锋向记者讲述着合作社的计划。
刘锋说,种下的砂糖橘一般在4年左右有收益。这个砂糖橘种植基地,估计需要长期管护工25人左右,如果到了采摘季节,需要100人左右。这样一来,只要基地发展成功了,就能够很好地帮助思良村以及周边村的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到时候,出租荒地的村民可以优先应聘到基地工作,每月除了收入一定的租金以外,还有固定的工资。而且,有条件的村民还可以申请加入合作社。”
在谈到办合作社盘活荒地的初衷时,刘锋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他说,他在竞选村党支部书记时曾向村民承诺:“要么不做村干部,要做就要在大家的支持下齐心协力搞好经济。”
当前,搞好这个砂糖橘种植基地,是摆在刘锋面前的一件大事,也是村民们普遍关注的一件大事。刘锋在村里还承包了14亩鱼塘养鱼,今年已靠此收入了2万多元。他说,今年他除了带动村民利用荒地种植砂糖橘以外,还想带领村民一起养殖泥鳅、鸭子等,以此引导村民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让大家一起通过特色种养来实现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正文分析第三篇走向中国的“黑老大”这篇共三章14节,全程介绍了黑五类走向中国“黑老大”的过程。三位创始人的“黑色梦”实际就是要当“中国的...
容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