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运永 过去的一年,枣庄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在信访工作中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履行职责常态化、推进工作制度化、维护秩序法治化的思维,充分发挥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压实工作责任、推进“事要解决”,大量信访问题得到妥善化解,为加快建设自然生态宜居宜业新枣庄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去年,市、区(市)两级共依法依规办结信访事项437件,其中妥善化解信访积案63件。“责任、阳光、法治”,逐渐成为信访工作深入人心的名片。 落实工作责任,打造“责任信访”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市级领导带头执行领导包案、公开接访下访、阅批人民来信、到联系区(市)带案督导等信访工作制度,协调化解了一大批疑难信访案件,去年市级领导帮包案件化解率达到68.6%。在市级领导的示范带动和大力支持下,各区(市)、部门“一把手”、分管负责同志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包案、协调、督促解决信访问题,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市信访局对各项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定期调度区(市)党政领导公开接访、信访隐患排查化解等情况,每月以市信访工作联席办文件对积案化解情况进行通报,报送市、区(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推动责任落实。同时,通过实地督查追责跟踪问效,不断提高信访案件办结速度。去年市联席办共开展实地督查活动5次,对重点信访案件进行会商研判、督促化解。2017年,全市责任单位及时受理率比2016年提升3.74%,责任单位信访事项按期办理率比2016年提升5.44%,信访事项按期复查复核率达到100%。 畅通信访渠道,打造“阳光信访” 持续推动领导接访长效机制建设,确保每周至少1名市级领导、每周至少2名区(市)级领导、每天至少安排1名镇街党政干部在信访接待场所接待群众来访,重点敏感时期市、区(市)、镇街每天都有党政领导接访,(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明确参加人员范围和接访具体要求。各区(市)、枣庄高新区每月26日至28日将下月领导接访计划在当地电视台、报纸、今日头条、政府门户网站连续3天公示,并张贴到镇街、村(居)。2017年,市、区(市)党政领导共接待群众来访688批5027人次,将大量矛盾问题有效化解在了当地。在全市开展重点信访案件集中化解“百日会战”活动,筛选35件骨头案、钉子案,由市级党政领导、法检“两长”包案,将135件重点案件纳入“百日会战”。逐案建立“五个一”台账,区级包案领导每月调度案件进展情况不少于两次。“百日会战”交办案件化解率达到74%。推动基础业务信息化。根据工作需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新增市直部门用户43个,实现区(市)、镇街和市直有关部门系统应联尽联、深度应用。依托信访信息系统搭建覆盖市、区(市)两级的网上信访受理平台,开辟新的信访“绿色通道”,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和网上信访现场会,市政府门户网站链接,市主要新闻媒体宣传,在信访接待场所配备网上信访自助服务设施,在村居(社区)设立网上信访代办点、明确代办员等方式,使越来越多的群众了解“网访”、会用“网访”,逐步实现信访网上投、事项网上办、结果网上评、问题网上督、形势网上判,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17年,市级网上信访占信访总量的比例达到61.82%,成为群众信访主渠道。 规范信访秩序,打造“法治信访” 枣庄市深入开展市公检法司四部门《关于依法处理信访活动及群体性事件中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集中宣传落实月活动,通过各类媒体多渠道宣传、重点场所不间断宣传、重点信访人面对面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法治信访氛围。此外,扎实开展信访事项复查和听证工作,由律师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举行听证和会审评议,引导群众走依法逐级走访的路子,信访公信力进一步提升。2017年市、区(市)两级共办理信访复查复核案件44件,各级召开听证530次,市信访局值班律师参与接待群众来访159批405人次,参与听证次数比2016年翻了一番。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枣庄市信访总量下降了,缠访、闹访的情况少了,“信访不信法”的现象少了,合理合法表达诉求的人多了,群众满意率不断得到提升。
新闻推荐
本报市中讯2月8日,枣庄市2018“书香枣庄·快乐阅读”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在鲁南书城门前广场举行。山东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次忠,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爱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中区委...
枣庄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枣庄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