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翟继宗
夏日的山丹,生机勃勃,以马铃薯、中药材种植及经济林果为主的特色产业鼓起农民钱袋子;乡村旅游链条不断拓展,新型休闲农业“茁壮”成长;现代农业科技助力群众致富奔小康……在山丹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现代农业的魅力如同跳跃的音符,谱写出华彩乐章。
特色产业鼓起钱袋子
“今年加上新定植的苗木,枸杞种植面积达到3200亩。枸杞销售价格比较稳定,近20年来只出现过2次价格大的波动,前景十分好。”该县位奇镇马寨村裕民农牧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陈琰玉说,去年是第二年采摘,试种110亩枸杞产果量达到8吨,纯利润已超过10万元。
今年,该县在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的基础上,稳步扩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重点发展以马铃薯、高原夏菜、中药材、葵花、经济林果为主的特色产业,建成马铃薯生产基地17万亩,高原夏菜6万亩,中药材4万亩,葵花4万亩,完成以枸杞、杏子、李子、核桃为主的经济林建设面积10010亩。
“今年,县财政安排现代农业奖励补助资金1000万元,支持农民创业园区建设、贫困村产业发展、特色农产品营销,引领带动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县农委副主任张京生介绍,县上连续几年每年整合3000万元资金,支持全县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目前全县累计建成各类设施农业6714亩。
新型休闲农业风生水起
“花300元钱就可以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菜园,随时享受观赏和采摘的乐趣,这本身就很有诱惑力。”祁店村家庭农场负责人郭建明说,目前户外攀岩、真人CS拓展训练,户外烧烤基地等设施已完成建设投入使用。
该县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乡村旅游模式,坚持科学规划,通过狠抓乡村旅游特色项目建设、积极策划举办民俗文化节会、树立示范典型带动等方式,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扶持清泉镇祁店村和南湖村、大马营中河村、李桥乡高庙村为中心的乡村旅游发展片区,积极推进投资3.2亿元的祁店丝路驿站印象文化旅游产业观光园、大马营磨湾村“乡村记忆”水磨体验馆、李桥农耕文化展览体验馆等多个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加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星级农家乐创建工作力度,培育现有乡村旅游专业示范村成规模、上档次,不断促进全县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全县共培育乡村旅游专业村4个,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1家,发展以“农业+观光+采摘+私人订制”为主题的乡村农家乐88家,其中三星级以上34家,吸纳剩余劳动力就业2135人。据统计,1至5月,全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14.3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5720万元,成为全县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农业科技提供强力支撑
在该县清泉镇郇庄村水肥一体化农业节水示范点,马铃薯、玉米、葵花等作物长势良好。
“计划通过这600亩试点示范研究,探索全县主导作物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达到节水、节肥目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正在进行水肥实验的县农技中心副主任张忠福介绍,今年,全县共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面积达34.5万亩。
今年,该县全年完成机耕47万亩,机播52.97万亩,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34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8%。实施今年农业部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科技示范项目。该县成功获得28个全国首批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县(区)。建成高标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点26个,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60万亩,建立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示范点1个;上半年,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63场次、8145人。培育科技示范户1800户,培训农民1.65万人次;利用12316免费短信服务平台发布各类气象信息、种养技术、病虫防治、农业政策、市场信息等服务短信45条,接收人数7万多人次,为各级领导和广大种养殖户提供及时有效科技服务。
新闻推荐
(接一版)同时,依托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加大对种植、养殖技术的培训力度,让搬迁群众迅速掌握现代农业技术,适应新的生产方式。积极扶持发展农村电商、民间刺绣、农家乐等新型富民产业,鼓励安置区群众创...
山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