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翟继宗
为保护好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山丹县食品药品安全管理部门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以“保障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就是最好的服务”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在食品安全形势总体保持平稳向好态势的同时,不断推进工作向纵深发展,倾力打造“食安山丹”的靓丽名片。
创新机制筑防线
该县有各类食品生产经营户2193户、小摊贩102个、小作坊185个,在压力和考验面前,全县食品安全监管有序可控……喜人的成绩是该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创新机制、夯实基础,浇筑起食品安全的最好诠释。
该县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解决食品药品机构改革和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建立、经费保障等问题;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已经建立,建成3个规范化乡镇食药监所,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监管网络更加完善;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食品安全一票否决,开展错时执法,实行“5+2”、“白+黑”工作方法,消除监管盲点,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增强服务意识,全面落实“两证合一”,保留审批、核准事项6项,集中进驻市民服务大厅,实行受理、审核、发证“三统一、一站式”许可服务,极大方便企业和群众。至目前,核发食品经营许可证1162多件。创建命名省级示范单位4个、市级9个。
突出重点抓落实
帮助各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43项,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11条,实现小作坊提升改造185户,19家作坊式加工小摊贩成长为微型企业,8家榨油房成长为食用油生产加工企业……该县加快实施小作坊提升改造,助推食品加工小微企业发展,寓服务于监管之中,向服务要成效、向服务要安全、向服务要规范。
在实际工作中,该县重点把小作坊提升改造、小摊贩集中管理、小餐饮集中连片经营作为重点进行监管,坚持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注重日常规范,把农村集体聚餐、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和旅游景区食品安全作为风险隐患重点排查治理,将食品监督抽检、快速检测作为技术支撑全面落实,将“明厨亮灶”“透明车间”“阳光仓储”纳入日常监管范畴,实现常态化。“明厨亮灶”“透明车间”“阳光仓储”实施率分别达95%、100%、100%。
通过提升改造,祝福油脂公司成为该县实现年利税120万元的集油料收储、加工、压榨、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共通过提升改造取得生产许可证的食用油企业10户,注册资金达1.5亿元。
重拳出击治违法
去年,该县共查处食品案件34件,下达责令整改通知188份,处理投诉举报24起,对存在问题的23家食品企业进行约谈。县食药监局狠抓关键环节,强化重点品种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坚决取缔违法生产经营食品的“黑作坊”“黑工厂”和“黑窝点”取得明显成效。今年5月,为期3个月的食品安全“百日大整治”行动启动,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有效净化了县域市场。为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维护食品安全,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依托12331投诉举报中心、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站及山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微信公众平台等系列宣传媒介,大力宣传食品安全工作方针、举措和重要领域专项整治情况,极大调动消费者参与和支持食品安全监管热情,提高社会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引导安全消费、健康消费。
新闻推荐
本报讯 甘肃省环保厅于日前对灿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出20万元的罚单。2010年5月中旬,甘肃省环境监察局会同张掖市环保局、山丹县环保局对山丹县灿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曹家口...
山丹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山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