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潘卫平通讯员李全斌
“今年初,我把自家的3亩土地包给了广赢苗木合作社,又被聘为技术员,半年多的工资就有9000多元呢。”日前,在高青县芦湖街道屋子村广赢苗木合作社苗木基地,村民李明高兴地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高青县芦湖街道坚持为民服务、帮民致富主题,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和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集中、连片、规模”为目标,积极引导、鼓励农民以出租、互换、转包等形式有偿流转土地,使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种植能手、专业合作社集中。目前,流转9350余亩土地,成立农业龙头企业1家,发展农业合作社17家,培植种植养殖大户300多个,形成了有机蔬菜、无公害水稻种植、苗木绿化三大产业规模,进一步激发了土地活力,推动农业快速发展,农民不断增收。
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借势发展
充分发挥山东农凯米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上半年,在街道农委的全力推动下,太平魏、索家、菜园、屋子等村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以联合龙头企业公司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模式,19个村1700多户借助山东农凯米业国家地理商标高青大米的品牌优势,新流转土地3000余亩,新增水稻种植面积5800多亩。积极推行工厂化育苗、机械化插秧、机械化收割,大力推广“稻田养蟹”等无公害水稻的生态种植模式,进一步提升“高青大米”国家地理商标品牌。
合作共赢发展拓宽致富渠道
广赢苗木种植合作社是屋子村村民董国营在自己种植苗木致富的基础上,在街道和村“两委”的支持下成立的。成立合作社后,统一租赁本村和邻村1200亩土地,把原来的几十亩的苗木发展为160余户参与、规模达到2000亩的苗木种植专业村,每亩苗木群众收入过万元。同时,合作社还在东营黄河入海口承包土地3000亩,发挥规模效应等方式,增加群众收入。在董国营等苗木种植大户的带动下,芦湖街道“水绿高青”建设过程流转土地3300多亩,成立2家苗木合作社、15家蔬菜种植合作社,成为屋子、耇士孙等省级贫困村群众“扶贫奔康”新渠道。
发挥能手作用带动群众增收
樊家村郝景松以现代农业、科技农业、都市农业为方向,街道办积极帮助协调贷款200万元,支持他建设冬暖大棚60多亩,农业种植体验园120亩,第一个占地10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大棚正在建设之中,种植的圆葱、西红柿、辣椒等蔬菜远销滨州、张店等地。村民在蔬菜大棚打工,不仅轻松,收入也比以前多了。每天在种植园打工的群众有10多人,最多时有50余人,仅此一项群众年增收就近3000多元。菜园、索家、高官寨、祁家、夏家楼等村发展山东黑牛、养殖绿头野鸭、茼蒿蔬菜种植等1200多亩,新建规模牛场5处,规模化效应初显,群众致富增收步伐加快。
新闻推荐
规范化管理的社会福利中心...
高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