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玉丰农业绿色大米生产基地,看到收割春米的妇女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我们的大米都不愁销路,卖价好得很,流转费加上工资,咱都赶上城里人啦!”二甲张村的张玉芬说起土地流转的好处笑得合不拢嘴。
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工作,使群众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流”出特色“转”出活力,高青县常家镇可下了不少功夫,提出了“一规划两服务”模式让土地流转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点金石”。
“一规划”促进土地规范化流转
“土地流转要有规划,有计划,因地制宜,不可随意流转,任意开发。你看,骆家是渠首村,这整村流转的600亩地就适合种植水稻。”该镇分管领导对记者说。
年初,镇党委政府就提出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前提的流转方式,对土地流转的范围和流转土地的利用进行了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根据管区、村土地实际情况,划分三类流转区域:一是以水绿高青和黄河旅游项目为主的生态经济林种植带,发展特色苗木花卉种植,配合黄河生态旅游发展;二是以有机大米种植为主的渠首村区域,集中在三合、大李、台李管区;三是以现代农业为主的滩区村区域,在常家、镇南管区,发展高标准蔬菜水果种植大棚。使所有流转土地的利用符合产业发展的实际,促进农民增收。
“两服务”再掀土地流转新高潮
该镇出台相关政策,成立土地流转领导小组,以农经站为平台,建立了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办理土地流转和中介服务工作,并设有调解仲裁庭。对达成土地流转协议的农户,实行“一条龙”快捷服务,免费提供土地流转信息、政策咨询、土地流转合同、鉴证等服务,充当起了“土地红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为了将土地集中连片成规模发展,采取了确权不“确地”的方式,在承认农户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将土地适度规模集并,整体转包给农业龙头企业或种养植大户,农户每年获得土地出让金,并享有优先参与打工的权利,享受双重收益。发布土地流转信息、接受土地供求双方的咨询、办理流转手续,妥善处理土地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矛盾和问题,维护好土地所有者、承包者、经营者三方的合法权益。
今年以来,从颜洼村流转200亩土地建立高标准蔬菜大棚,沙李村流转300亩土地开展中草药种植,下孟村流转500亩土地用于新建核桃林。常家镇土地流转路子越走越宽,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使土地流转真正“流”出了特色,“转”出了活力。
新闻推荐
...
高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