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初,立庆主任到科委走马上任。我当时任工业科技科的副科长,主持工作,理所当然应该去汇报工作。刚到任的主任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那双睿智的眼睛与一张和蔼的笑脸。我把科里的工作作了例行汇报,新来的主任没有过多评价也没有提出过多要求,只是说按照党组原来的部署和要求把工作做扎实吧。
大半年后,立庆主任找我谈话,在谈了一些工作上的问题后,他冷不丁地问我,纯滨,你也是重点大学毕业,我来这段时间发现你工作有思路又踏实能干,群众威信也挺高,怎么还没有解决组织问题呢?我把自己入党问题上的一些波折如实作了汇报。立庆主任接着说,本来党支部准备发展你入党,但我有一个建议供你参考,你如果同意,党组可以把你作为党外干部培养使用,那样进步可能会更快一些。
事过一个多月,立庆主任找我谈话说,党组已经研究把我作为党外干部培养并向市委组织部进行了汇报。此后,立庆主任时时刻刻关心关怀着我的成长,悉心指导我的工作,为了提高我的工作能力不断派任务压担子。到1993年,我已经被提升为主任助理、副主任级督导员,1996年任副主任,职务的晋升的确是很快的。
1991年冬天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在办公室写完一份发展高新技术方面的材料,送到立庆主任家里去请他审定。立庆主任正在看书,我一看,哎呀!是一本厚厚的《资治通鉴》。我惊讶地说:“王主任,你还有时间看这样大部头的书?”他回答说:“随便翻翻,学点历史知识。我们干科委,搞的是自然科学,但也要学点社会科学。”
立庆主任合上书,又对我说:“纯滨,我看你也是爱学习的人,出差还带着英语书。我觉得,我们不但要读些工作方面的书,还要读点政治、经济、历史、哲学,特别要读些经典,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是宝贝啊。”从那时候起,我读书的范围广泛起来,也更加勤勉,当然读的书也越来越多。
1994年秋天,市委组织部给了科委一个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报考名额,立庆主任安排我参加了考试,他希望我能够系统地学习一下党政管理知识。刚好那两年我在高青县下派,晚上有充裕的时间读书学习。我没有辜负立庆主任的期望,认真地学习每一门课程,精读了一些马列主义的原著,毕业论文获得了为数不多的优秀。2001年我参加省委公开选拔副厅级非中共党员领导干部考试的时候,党校研究生的学习特别是那十来年不间断地读书,让我脱颖而出。
1992早春的一天,立庆主任叫我到他的办公室去,很认真地对我说,国家启动了第二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审批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这件事非常重视,要求确保我们的开发区榜上有名,这项任务就砸给我们科委了。
我至今保留了一份《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文件资料汇编》,那是当年申报国家级开发区时编制的,里面有《中共淄博市委、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等十一份文件,其中七八份文件的初稿,是在立庆主任的带领下,我们于1992年春天起草出来的。立庆主任对文件材料的起草工作是非常重视的,通常一开始就会与我们一起讨论研究,把要点纲目都研究明白了就放手让我们写。他对我说过,写材料是机关工作的基本功,这一关必须要过。那时候年轻精力旺盛,加班加点甚至通宵写材料是常有的事。1991年下半年召开全市火炬计划工作会议前,立庆主任在我起草的领导讲话稿上挥笔改了几大段,让我大开眼界,那文字里面蕴含的气魄和魅力让我佩服之至。
1992年春夏两季,为了争取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我随同立庆主任多次到国家科委汇报淄博高新区的规划建设情况。1989年我曾借调到国家科委工业司帮助工作,认识了国家科委负责管理高新技术工作的部分领导,在争取国家级高新区的过程中,他们给予了一些很及时很宝贵的指导和支持。1992年11月9日,国务院批准了包括淄博高新区在内的2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6年我担任科委副主任以后,几个民主党派想吸收我加入。立庆主任对我说,你是科技人员出身,应该加入九三学社。于是我于1996年11月加入九三学社,后来被选为九三学社淄博市委主委。1997年底以党外干部身份到周村区任副区长,2001年省委公开选拔录用了10名副厅级非党领导干部,我考取了省环保局副局长。这些,是与当年立庆主任给我引领的前进道路分不开的。
1997年底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淄博科委时,立庆主任满怀深情和期望与我促膝长谈。那时候我觉得他不仅是一位领导和师长,也是一位知心的朋友。他对我说,你工作以来一直很顺利,容易产生自负和自傲,当干部久了还容易长脾气。送一句毛主席的话给你吧,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立庆主任于我,亦师亦友,更是我人生路上的领航人,在我一生中几个要紧的十字路口,帮我调整了前进的方向。
新闻推荐
...
高青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