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高青新闻 > 正文

寻迹高城地域文化

来源:淄博日报 2014-05-23 18:56   https://www.yybnet.net/

曹玉岐老人介绍衮龙桥历史

□本报记者潘卫平

通讯员毛辉王永青刘鹏

缤纷四月,柳绿桃红。

我们一行来到高青县高城镇采访。在北关村曹玉岐老人的院落里,田横故里、扳倒井胜地,以及高城镇的历史演变,提起高城的历史和文化,曹玉岐老人如数家珍。

曹玉岐老人的小院是典型的北方乡村民居,是个长方型的四合院,外带一个小菜园。由于年代久远,正房、东屋、西屋都像一个个饱经苍桑的老人静静地伫立那里。房子里,堆满了老物件,每一件都有年头了。老人抚摸着正房门旁一棵树上粗糙的树皮,满怀深情又充满自豪地介绍说:“这棵枣树有200年了,至今年年结枣。”曹玉岐祖祖辈辈生活在这所小院里,传到他已是第五代了。环顾四周,与这个古朴的院落相映相谐的,是大门、各个屋门上张贴的对联。与我们在别的乡村见到的印刷对联不同,这些对联全是手写的。端庄大气的大楷字,颇有几分功力。

曹玉岐今年七十二岁,是北关村里一个普通的老人,家里世代做手工皮具。就是这样一个农村老人,却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他家正房墙上贴着手书的《说高苑》节选,大家一落座,他便滔滔不绝地指着墙上的句子,向我们介绍起高城的历史。

高城历史悠久。西汉时为被阳侯国治所。南北朝孝武帝刘骏侨置渤海郡,被阳城为郡治所。北朝齐时为长乐县治。隋大业二年(607年)为高苑县治所。明景泰四年(1453年),始筑高苑城池,设四门,有护城河。明嘉靖年间,在城墙上修雉堞,开建小南门。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重修四门,后城池渐废。1958年以后为高城公社、高城镇。悠久的历史被曹玉岐老人熟记在心,他专门编写了长篇历史诗《说高苑》,用长达18000字的文字记载了高城历史和典故。

相比枯燥的正史,生动有趣的历史典故更加吸引我们。这些也被曹玉岐老人津津乐道。衮龙桥的传说,老人仅凭口头介绍意犹未尽,亲自带我们来到北关村村北口实地察看。相传宋太祖赵匡胤出征途中曾经过高苑县城北济水河上的一座桥,不料马失前蹄,跌入桥下。后人即称这座桥为“衮龙桥”。现存衮龙桥为明代邑人王宁出资修建,单孔、卷拱,镶边纵联砌石,跨度2.2米,拱顶至桥面1.45米,桥面用青石板铺成,南北长5.8米,东西宽6.2米,四角各有圆形石基,桥东侧石刻“衮龙桥”三字,因风化严重,已模糊不清。1999年,被确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小一个北关村,竟有两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扳倒井就坐落在村东头。扳倒井为狄城遗址的附属物,井壁呈倾斜状,古“高苑八景”之一。相传宋太祖赵匡胤从衮龙桥下上来后,人马俱渴,见东面不远处有一眼砖井,走近一看水质清澈,苦无汲水工具。赵匡胤信口说道“若能将此井扳倒就好了”。话音刚落,只见井缓缓向西南方倾斜,清水自然流出,人马喝足后,井又慢慢立起,但再也恢复不到垂直的程度,后人遂称其为“扳倒井”。

北关村还是个文化村。从高城出土的陶器、石刻等文物资料上看,有丰富的文饰图样,绘画题材涉及到人物、花卉、山水等各个方面,技法娴熟,形象逼真。由此断定,千百年来高城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了众多的文化人才。当代著名国画家乍启典先生就出生在北关村,他一生苦学、大器晚成的艺术经历,与白石翁相似,其作品现今受广大书画爱好者所追捧。乍启典先生的孙子乍光苏受家庭熏陶,从小便喜欢绘画,他的绘画厚重微妙、墨彩飞扬、栩栩如生,成为颇有名气的青年农民画家。在他们的辐射带动下,一人带一户,多户带一村,北关村的书画艺术创作队伍和书画产业规模迅速发展壮大,成为该镇有名的“书画之村”。

在高城,浓郁的文化气息无处不在。离开曹玉岐老人,我们又来到姜振銮老人家。但见他家的风格又与众不同,从院子到屋子,到处摆满了根雕作品。姜振銮老人已八十出头,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说起他的这些“宝贝”如数家珍。陪同的镇工作人员介绍说,在高城像姜振銮老人这样有雕刻、编织、琉璃艺术加工等手艺雅兴的人不在少数,有些村还形成了文化产业。高城镇东部的杨庄、堰头和姚套等村庄的农民利用柔韧蒲草为原料加工编制的工艺品,大件盛器有囤,小件盛器诸如草鞋、草提篮、壶囤、锅盖、糖果盒、沙发垫、手提包、纸篓、花瓶等,花色品种上百个,远销海外,每年创汇300多万元。如今,村里成立了草编艺术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新型模式,辐射带动周围的10多个村庄,有近5000农民整年从事蒲草编行业。玻璃艺术品加工也是该镇文化产业一大亮点。赵路村引进兆海轻工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玻璃制品畅销欧美。通过发展手工艺品加工,既解决了全村120余名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年收入增加18000元。

在高城采访,记者感受到优秀的地域文化犹如一条悠久的历史长河,在千年的演变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底蕴丰厚的庞大文化体系,刻印着高城人独特的文化记忆。

新闻推荐

市直机关工委立行立改让群众见实效

...

高青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青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寻迹高城地域文化)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