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领导陪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徐德龙到企业了解科技创新工作情况。□本报记者周荣顺
又是一个金色的九月,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第十三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紧紧围绕“加减乘、促转调”这一主线,更加注重增强引进科技成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更加注重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创新型团队,更加注重培育和发展重大科技项目,组织严密有序、活动丰富多彩、项目对接活跃、洽谈成果丰硕,充分发挥了论坛的科技成果转化、招商引智、科技创新的平台作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内接外联——
精心搭建项目对接平台
毋庸置疑,一年一度的新材料论坛担负着为淄博经济搭起通向未来科技的桥梁,构筑技术引进、智力引进和人才引进的重要平台,为促进全市转型发展提供强力技术支撑的重任。为切实办好这一科技盛会,市科技局按照年年有创新、届届有亮点的目标,精心组织、内接外联、科学统筹。从年初开始,就组织力量有重点地开展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增强院士、专家指导的针对性,有的放矢地与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对接,对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进行精挑细选。
为提高项目对接的成功率,推进淄博市产业转型发展,全市科技系统通过网上问卷调查、上门调研等形式,详细了解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技术改造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将企业的技术困难转化成科技需求,重点围绕淄博市在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机电装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优势领域,广泛征集企业在技术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对外交流与合作、技术难题和人才需求等内容,并汇编成册,广泛对外发布,寻求合作。
从5月份开始,组织人员赴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西安、武汉等地,与高校院所等机构进行对接和邀请,将汇编资料发到参会国外专家和邀请的院士、专家手中,由他们根据各自研究的领域对淄博市的需求进行筛选,并及时反馈到企业。
结合淄博市产业发展的实际,广泛征集院士、专家及科研机构、高校所拥有的项目和科研课题,将精心筛选后的1500余项科研成果和项目在《淄博日报》进行公布,供淄博市的广大企业参考,充分借助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切实发挥新材料技术论坛的桥梁纽带作用,使淄博市企业充分了解所处行业的最新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增强洽谈会项目对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项目落地奠定了基础。
成果丰硕——
72项技术合作花落淄博
本届院士专家淄博科技行、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以及化工新材料、无机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四个专题对接活动,共推荐高新技术项目3000余项,淄博市共有740余家企业、1100余人次参加洽谈。
论坛共深入对接项目548项,院士、专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6项,在四个专题对接洽谈会上,有46所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130余位专家教授参加,现场有49位专家共发布了270余项最新科技成果,与淄博市相关领域参会企业共对接项目148项,其中化工新材料领域60项,无机材料领域21项、节能环保领域25项、生物医药领域42项。经会议筹备前期的沟通及会议期间进一步的洽谈,参会高校院所与淄博市签订技术合作合同72项,其中院士项目11项、中科院合作项目8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项,实施后可拉动高新技术项目投资22亿元,其余400余项初步对接项目经后续进一步对接洽谈后,也有望达成实质性合作。这些签约项目突出淄博市产业导向,以解决重大关键技术和企业急需的技术需求为重点,有效填补了产业链空白。
论坛期间,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所属的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过程工程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分别与市高新区签订了合作协议;北京化工大学与高青县人民政府、山东富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共建北京化工大学(淄博)绿色制造研究院协议,成为本届论坛的又一重大成果。
高层论坛——
增强创新发展意识
论坛举办期间,淄博市有关部门和企业与各参会院士、专家以及知名科研院所代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组织开展了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生物医药及生物工程技术创新高层论坛、环境保护技术创新专题研讨会等一系列科技洽谈交流活动,对淄博市如何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发展,认识更加全面,思路更加开阔,信心更加充足。
中科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黄维与淄博市部分稀土行业骨干企业进行了座谈交流,探讨了稀土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应用领域的拓展问题,并与两家企业签订了建设院士工作站的协议。在环境保护技术创新专题研讨会上,复旦大学张仁熙博士作了以“工业废气污染治理”为主题的报告,北京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徐云博士作了以“结合园情与多年实践,探索以联盟模式有效促进环保及装备技术产业健康发展”为主题的报告,深入分析了环保技术创新的最新趋势,精辟阐述了环保及装备技术产业的发展前景,对于淄博市环保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在中国硅酸盐协会测试分会理事会上,35名专家和20位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西安交通大学杨冠军、北京工业大学田英良等专家分别就陶瓷材料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应用研究、高温条件下的玻璃熔体表面张力测量方法与应用等作了专题学术报告。由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牵头组织的全国工业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共有40余位专家、委员和20位企业代表参会,对2015年申报标准项目进行了审议,同时举办了国际标准化知识讲座,开阔了广大企业家的眼界,为淄博市工业陶瓷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深化合作——
立足淄博辐射全国
新材料技术论坛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为后盾,以淄博市新材料产业及高新技术为依托,不断丰富内涵、创新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高科技论坛之一,开创了省院合作、互利互赢的典范。
本届活动共邀请院士及中外专家31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科学院院士21名,“淄博科技行”专家32名,生物医药及生物工程技术创新高层论坛、中国硅酸盐协会测试分会理事会、全国工业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环境保护技术创新专题研讨会专家94名,北大、清华、复旦、山大等103所国内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专家、教授163名。同时,淄博市众多部门、单位及企业积极参与,使新材料技术论坛成为了以淄博为主、面向全省、服务全国的科技成果洽谈大平台。与会的各位院士、专家通过洽谈会晤、实地考察、走访座谈等形式,进一步了解了淄博的市情,加深了对淄博市的认识,增强了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愿望和信心,成为一次立足淄博、辐射全国的引智盛会。
一批先进科技项目的合作,将加快实现淄博市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向科技支撑、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同时,通过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科技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了淄博市作为“新材料名都”的对外影响,极大地激发了全市人民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热情,对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提高全市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更高层次上推进科学发展,亦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新材料技术论坛回眸
第十三届新材料技术论坛期间,先后举行院士专家淄博科技行、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生物医药及生物工程技术创新高层论坛等系列主题活动,有310余名院士及中外专家莅临,共对接项目548项,签订技术合作项目72项,涉及新材料、生物与医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与高效节能、资源与环保、农业高新技术等多个领域,实施后可拉动高新技术项目投资22亿元,院士专家为企业解决难题36项,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新闻推荐
...
高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