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由高青芦湖街道投资368万元新建的12000平方米高青县芦湖中心小学高标准塑胶操场竣工启用,这所具有30多年办学历史的农村小学基础设施达到了城里小学的标准,学校连续四年被评为“高青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近年来,该校在县教育局、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以“创名校、培名师、育英才”为目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辖区内的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和城里一样的优质教育。
改善基础设施
创造优良教育环境
该校地处黄河沿岸,教育基础设施薄弱,一度严重制约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在芦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大力支持下,学校先后投资700多万元将原来赵店初中、赵店中心小学、赵店幼儿园、西马小学合并新建为芦湖中心小学,新建塑胶跑道、篮球场、羽毛球场等高标准运动场所。投资100多万元完善学校功能用房,配套教育器材设施,建设云计算微机室,组成全县农村第一个“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班,学校多次代表高青县农村小学接受市教育局数字化校园、平安和谐校园、一对一教学实验等检查点评,受到上级专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创新教学管理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每天放学前,每个学生的“家校联系本”上都会有班级值日班长对学生的在校情况反馈,让家长对自己孩子一天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同时,这样的反馈也会记录在第二天早上的值日班长交接记录上,让每一位任课老师可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疗法”。学校还建立了专门的音像资料库,值班教师和干部运用PPT幻灯片在教学楼门厅55寸LED电视循环播放,进行直观反馈。
这种学生表现“三级反馈”法在芦湖中心小学已经坚持了六年,逐步深化升级,形成周专题和月专题,通过说课专题、教学反思、教学理论专题学习等活动,充分利用好教师“微博群”,把每天的反馈会开成“教师论坛”,让师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处理,促进了教学规范化。以课改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由街道财政出资10万余元,设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该校先后组织骨干教师、班主任、幼师等120多人次参加了全国和省市县各级高水平、高层次培训学习,实行小组合作探究、和谐互助等教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连续四年全县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检测第一名,在市中小学生实验课题创新研究和师生自制教具评选活动中,李敬友老师参展的作品“简易太阳高度测量仪”获市一等奖;在市中小学生实验课题创新研究活动中,学校有60多名学生获奖,在全县教育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中,该校获得第一名。
完善师资队伍
助推教师成长
为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专业发展的教师队伍,学校建立师德承诺制度,与每名教师签订了师德承诺书。大力倡导人文精神,关心教师的思想、工作、生活,在学校能力及制度法规范围内创造一切条件,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举办一些教师喜欢的活动,比如庆祝“三八妇女节”系列比赛、迎元旦大联欢活动等。学校还通过举行“我为学校做什么”、“做什么样的教师”、“我与学生的教育叙事”等系列演讲赛,增强了教师的竞争意识与奉献精神。学校教师每年外出参加省、市、县不同层次的教研活动和观摩学习达120余人次,教师学习归来后学校要求做到“三个一”,即上好一节汇报课,开好一个反思交流会,树立一个教学典型。为破解不完全初中初一小学科政、史、地、生教研活动无法组织的现状,主动承办了“四校联研”活动,组建起了区域内学校学科教学联盟。
结合学校、教学、课改和自身实际,在继续教育工作中以常规管理为保证,以教研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线,以案例分析为抓手,以评价考核为机制,以反思交流为手段,以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为基础,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学校先后获得“高青县教师教育先进单位”、“淄博市校本培训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规范养成教育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组织编写校本课程《养成教育读本》,评选文明学生、单项特优生、星级学生以及先进集体,树立行为榜样,提高文明素养。
开通“美丽芦小”校园广播站,建立优秀毕业生风采展示墙,利用榜样的激励机制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并能激发他们的奋进力量。在学校教学楼一侧的墙壁上,由64位教师头像组成的大“爱”图片墙,以“爱”为特色的德育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环境。组建学生少年宫,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将“课内”延伸到课外,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发展孩子的每一项特长,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学校多次在各类竞技体育比赛中获奖,被表彰为“淄博市书法、绘画传统项目学校”、国学诵读代表高青县参加淄博市比赛获得一等奖。
“全方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一名农村孩子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优质教育,这是我们的使命所在,更是建设优质品牌学校的要求。学生健康成长,家长放心,社会满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校长徐泽强如是说。
新闻推荐
...
高青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