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患有慢性病的母亲送到敬老院,里面没有医生护理,时间长了不放心;送到医院治病,老人生活无人照顾,成本又大难持久。”从去年以来,市民吴先生为母亲养老的事很苦恼,一个既能治病又能养老的机构,是他多年的期盼。“两会”期间,养老问题同样得到政协委员的关注,市政协委员、民盟淄博市委专职副主委林红霞提出“以医养老”的新型养老模式,希望淄博市加快配套改革,建立规范有效的运行机制,探索全新的养老模式,更好的为老年人养老提供适合的方式方法。
“医养结合”的模式要有专业医院和专业医生队伍
《积极推进医养结合进家庭社区机构》,今年市“两会”淄博市台联提交了这样一份提案。作为提案的“执笔人”,市政协委员、民盟淄博市委、专职副主委林红霞对于老年人的养老一直非常关心和关注。“淄博市的老年人数量在全省排第三,养老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经过长时间的调研我写了这样一份提案。”林红霞告诉记者,目前淄博市养老模式普遍存在“医”和“养”分离的状况,主要就是医养结合的制度支撑不够,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匮乏。
据统计,淄博市目前有约5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林红霞委员建议,采取分类扶持的办法,积极推进医养结合社区模式建设。一是医养结合进家庭,确保“居家养老”有活力。二是医养结合进社区,确保“社区养老”有保障。三是医养结合进机构,确保“机构养老”有水平。
对于“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林红霞建议,一定要因地制宜,制定统一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准入标准。明确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以基本养老服务为基础,以医疗服务为重点,构建养老、照护、保健、康复、临终关怀服务于一体的相互衔接的服务模式。针对被服务老人中慢性病老人、残障失能老人、癌症老人特点,分类建设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满足不同类型患病老人医疗要求。
部门联动,加快完善政治保障。各级政府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尤其民政、卫生、人社、财税等部门,应联手抓好养老机构建设,重点加大现有的优惠扶持政策的落实。
医养结合除了有医疗机构,更要有专业的医疗队伍作为保障。林红霞建议,进一步加大养老护理结构建设、人才队伍培养,为医养结合的养老事业发展提供机构人才支持。一是鼓励医学类院校设置医养结合型老年护理专业和老年服务管理相关专业。依托职业学院,设置半年至一年中西医结合人员及老年护理人员培训班。二是加强养老服务专业课程建设。三是加强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政策法律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多机制、广覆盖的老年长期护理体系。
提到具体的服务模式时,林红霞说,可以开展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站结合试点,探索形成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新机构,设立以中医药健康养老机构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中医院新建、托管和对口协作养老院要提供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依托院校、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加强老年家政护理人员中医药相关技能培训;探索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相关职业技能岗位设定,培训专门的中医药家政护理人员队伍。
医院开设养老院淄博市已开启“破冰之旅”
医院开设养老院,或者这种方式不少市民还比较陌生,但是了解到这种模式的优势之后,相信不少市民就会接受。“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淄博市早已开启破冰之旅,完成这个突破的就是淄博淄建集团老年病医院(原淄建医院)。早在2006年淄建集团高管层就看好了“医养结合”的前景,2012年医院相关负责人专门赶赴上海、北京、南京等地实地调研。之后经过选址和充分论证,2013年成立了淄建集团老年康复护理中心,位置在商场东路和东一路路口。据悉,这是淄博市真正实践医养结合模式的首次突破。养老中心与医院在一个大院内,非常方便。中心配有医生和护士,老人有异常情况,三分钟就可得到及时治疗,每周进行两次查房,专业医生会对老人进行简单的评估检查,一年内会有两到三次健康体检。提到这种养老模式的优势时,中心负责人介绍,在医院养老中心养老,老人一旦出现不适能第一时间由专业医生进行先期处置,实现以医促老,以老带医,医老并举。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中心成立以来入住率已经达到50%以上,“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正在得到更多老人的认可。
养老护理中心开办一年半以来,影响正逐渐体现出来。可是困境也开始“露头”,“医养结合是一种更适合未来老年人养老的模式,更是一种产业,目前国家和省市区已经设有相关补贴,但落实不及时,希望补贴的发放上速度更快,国家的支持力度更大一些。”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晚报记者冯艳辉张丽)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