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里的创业者们,大都认识同在一栋楼里的秋实影像总经理孙春晓。因为孙春晓的镜头,指向了这些同在创业路上的年轻人们。他希望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这些正奋斗着的青春影像。
创业是最大的抉择
2011年,年轻的孙春晓从湖北民族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来到淄川开发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工作。工作一年多后,孙春晓选择了辞职创业。对此,家里人和周围的朋友们都感觉十分不理解,工资高、单位好,为什么孙春晓还不喜欢呢?他说,朝九晚五,这样的工作一成不变,“一眼就能看到未来”,孙春晓说,自己不想继续这样的生活。“青春应该是富有激情的。”
创业初期总会面临很多问题,孙春晓也不例外。家里人劝不动孙春晓,最终只得选择了不反对、不支持的中立态度。虽然比较无奈,但孙春晓也很理解。“家里人不反对我创业,已经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通常说,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选择,做出很多抉择。我觉得,选择创业就是最大的抉择。这也是对自己未来的抉择。”不安分的孙春晓开始寻找各种增加经验的工作机会,做过房屋中介,开过网络公司。看似什么都做过,但其实孙春晓对此做出过认真的规划。为了拥有人脉,孙春晓找工作时特意选择了高尔夫球场、马术俱乐部等场所,并在马术俱乐部负责拓展培训等,对自己的创业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孙春晓(右)
文化产业有未来
经过多次工作和创业实践,孙春晓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路,那就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我很看好它的未来。”
文化产业也包括很多方向,孙春晓选择了影视制作。因为他曾经有过这方面的经验。“我曾经和朋友的工作室一起,与山东电视台合作过一档栏目,对于影视制作有一定的经验。”同时,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看好了微电影制作的市场。“我们是淄川区第一家专业从事微电影拍摄的企业,市场潜力巨大,正等待着我们去开发。”
找好了方向,便不再迷茫。孙春晓与四名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创立了秋实影像。企业以拍摄制作微电影为主,既包括自己制作的微电影,也包括为创业者们拍摄的成长电影,或是为客户制作符合需求的微电影。
为了寻找客户,孙春晓和同伴们一起,24小时轮班看淄川电视台和淄博电视台,专门看投放广告的企业,并一条条记录下发布的时间、内容、长短等。“因为如果企业在电视台投放广告,就表示他们有宣传的需要。”记录下后,孙春晓再与每一家企业联系,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努力没有白费,目前秋实影像已经得到了汽车、白酒、服装等企业的支持,这让孙春晓信心大增,也让他更为看好企业的前景。
正青春,在路上
“同在一个楼里的创业者,我基本都联系过了。”孙春晓说,从他成立秋实影像一开始,就想到要用电影的方式,记录下创业的历程。“因为我也正在经历创业,知道创业的艰辛和坎坷。我希望能用镜头,留住奔跑在创业路上的身影。”
2014年年底,网络上出现了一部淄博人拍摄的系列青春微电影《在路上》。这部微电影,讲述了三个年轻人在小城市的创业故事。电影中的主人公笑过、哭过,曾经青春无敌,也曾经迷茫徘徊。经历了友情、爱情的种种考验,最终取得创业的成功。电影简介中说,这是屌丝版《中国合伙人》,农村版《奋斗》,小城市版的《北京爱情故事》,献给正在路上努力拼搏、向着看似遥远的未来一步步前行的人们。“这也是我们的心声。主人公的每一句台词,都是我们想说的话。”孙春晓说。
2014年创立的秋实影像,到今天还不足一年的时间,但已经寻找到了自身发展的道路。孙春晓正在与多家媒体平台商谈合作,与电视等传媒也将展开合作,共同开发淄博的微电影市场。“腾讯视频也将在不久以后,专题推介秋实影像的微电影。”
前途一片光明,孙春晓仍十分谦虚。他说,自己还在创业的路上摸索,企业还在寻找发展的机遇。但在与他的交谈中,记者感受到的是对未来坚定的信心,和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决心。就像《在路上》中所说,“我们有梦,缺的只是在路上的背影!”
(晚报记者孔晓文)
新闻推荐
不明电量源自“待机” 供电部门提醒市民,不常使用的电器请拔下插头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