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幽雅的茶室,清新淡远的茶香,清洁剔透的茶具,清婉深邃的茶道。坐在一杯茶茶馆,听主人陈静的讲述,这哪里是一个单纯的创业故事?一杯清茶,洗礼五味人生;几本薄书,诠释多彩生活。陈静经营过图书、紫砂、古树茶,一如她的名字,她的创业之路是如此沉静。今天我们走近陈静,听听她的创业故事。
读书是每天的必修课
茶馆不就是卖茶喝茶、打牌聊天的地方吗?在很多人印象中,茶馆的确是这样。但走进一杯茶茶馆,这种印象完全颠覆了。除了茶叶、茶具,浓厚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图书、国画、家具……让你的心情一下沉静下来。谈吐优雅的陈静这样说:“茶馆经营的不是茶,而是让人们沉静下来,体味生活、净化心灵,传递正能量。”
是什么让陈静有这样的认识呢?这还要从她曲折的创业路说起。陈静的家乡靠近淄博矿务局,是产业工人聚集的地方,相对于农村、山区,当时是比较繁华的。陈静的父亲是教师。这样的条件让陈静与很多同龄人相比,从小就有不少看电影、图书的机会。
那时物质财富的匮乏是普遍的,陈静的一个梦想就是早晚有一天,喝水时能用上一个印有红字“为人们服务”的白色搪瓷杯。艰苦的条件也让陈静养成了勤劳、勤俭的习惯。后来不管上学还是工作,她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一直到现在,读书依然是她每天的必修课。她说:“小时候盼望的不是过年的新衣服,而是一本连环画、小人书、故事会。谁家要是有本小说、散文书,我一定想方设法借来读,后来当教师、当会计,最想去的地方还是图书馆。”
把爱好和职业结合起来
因为酷爱读书,陈静的创业之路从经营图书开始。2006年,她在张店终于有了自己的书店,说是书店,其实更像是阅览室。她经营的图书是主要生活、健康、养生方面的,也有很多少儿读物。为方便读者,陈静订做了专门的座椅。来到书店,可以买书,更可以舒适地阅读。她的经营之道尤其受到老年人和孩子们的欢迎。日久天长,来这里的读者越来越多。
不管经营什么,最需要的是人气。陈静的书店不缺人气,但毕竟买书的少、看书的多,很多书不久就翻坏了、翻旧了。陈静说:“书旧了,我就直接送给读者。买书的比例确实不如看书的多,但人数巨大,所以图书销量并不错。”
也许是命中注定,陈静经营图书时,就有不少关于茶叶、茶具方面的,为她后来经营紫砂壶、古树茶设下了伏笔。陈静一面经营图书,一面观察市场。2009年,她开始经营紫砂壶。经营任何一种商品,都是一门学问。陈静说:“我卖书,我更读书。卖书的时候,关于紫砂壶的知识已了解了很多。选择经营紫砂壶,一方面是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爱好,能把爱好和职业结合起来,是人生一大幸事。”
境界提升是更重要的财富
如今,在陈静的茶馆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紫砂壶,既是商品,也是藏品。这些年,紫砂壶的升值空间让陈静更有了底气,她经营的重点转向了以普洱为代表的古树茶。
为什么要选择古树茶?陈静说:“还是受了茶道、茶文化的影响,经济利益已不重要了。”在陈静看来,一棵茶树历经数百年风雨,它产的茶叶本身就是有生命力的。茶树一定是生长在清洁干净的地方,不是随便移栽到哪里就能成活的,它洁身自好,它固守家园,它用自己的生命传递给人们的是清香和坚强。
陈静用“喝茶、品茶、悟茶”解释对茶的认识:喝茶是最基础的阶段,是把茶当水喝;品茶,则是品味茶本身的滋味、品质;而悟茶,则是通过茶感悟人生道理。感恩、和谐、包容、清廉,这些都是陈静对茶的感悟。她说:“这几年,通过茶我支出了100万,又收入了100万。支出的100万,是从会计学的角度计算的,收入的100万,并不单纯是个数字,而是精神财富,是精神层面的提升。”
以茶悟道传递正能量
怎么理解陈静的两个100万呢?她通过经营茶叶确实挣钱了,衣食无忧、生活殷实。也就是在这时候,她开始思考,一个人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是多挣钱、满足自己的生活吗?这只是一方面,在满足自身生活的同时,一个人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正是这种认识,这些年,陈静坚持从事慈善、公益活动,每年仅赠阅给茶友、学校、企业的图书就达10万元,同时还帮扶需要帮助的大学生和贫困家庭。
现在每天到一杯茶茶馆的顾客,不仅有买茶的,还有来向陈静请教、倾诉的。有些人工作上遇到挫折、生活中遇到困惑,他们愿意到这里向陈静诉说,陈静认真倾听,以茶悟道,多少婆媳纷争、夫妻反目、同事不和都在这里一一化解。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钱能代表奋斗目标的全部吗?多少夫妻在困难时相互理解、彼此珍惜,挣钱了、发家了却闹得妻离子散、鸡犬不宁。陈静说:“这说明人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端起一杯茶,慢慢悟出一些道理,如果我用20年的时间,能影响10000人以茶悟道,那我传递的就是清心、向上、和谐的正能量,我觉得这才是我创业的价值、生活的价值。”(晚报记者伊茂林)
新闻推荐
我与女儿共成长 ⊙淄博世纪英才外语学校初四年级学生家长王伟伟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