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淄博新闻 > 正文

鲁山之阜—福山

来源:淄博晚报 2015-06-08 16:50   https://www.yybnet.net/

○鹿奉俊

2015年5月9日,顶着蒙蒙细雨,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再次登上了32年前工作过的博山区池上镇(李家公社)的福山。通往福山的公路还是我1981年秋在此任职时组织附近村干部群众修建的,汽车能开到原福山中学的操场上。当时的福山路通车时,应当地群众的邀请,石碑上刻上了我写的“福山路”。

福山山峦秀丽、云蒸雾绕、繁树翠绿,酷似莲花破水而出。全国著名的摄影师焦波夫妇曾在当时的福山中学任教多年。

福山,原名“复山”,又名“凤凰山”。坐落在池上镇杨家庄西,主峰海拔611米,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站在福山山顶极目远眺,青山绵绵,此起彼伏,远山蓝,近山绿,雾蒙蒙,雨淅淅,淄河如带,盘曲逶迤,田园似锦,村舍隐现,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福山北望主峰为雁门寨,西观最高峰为“三山”,南遥紧挨群峰逶迤的“江南水乡”北坪,东眺遥相对应的是波光粼粼的拦住湾水库,可谓依山傍水,风光宜人。

续修《博山县志》载:“复山,县东南九十里,今名福山,鲁山支阜也,上建庙宇,有石寨、古松,林木耸杂。同治元年淄川刘德培啸聚于此。”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只凤凰从远方飞来,它又累又渴,在空中搜寻着有水的地方,忽然前方一眼清泉从山间喷涌而出,凤凰从天而降,喝着清冽的泉水,顿觉清凉。但倦意袭来,凤凰懒得飞起,于是化为此山,故曰“凤凰山”。福山极像一只卧着的大凤凰,山南面是凤凰头,正对北坪“三换肩”(因此处山势陡峭,担柴夫须换三次肩方可下山,俗称“三换肩”)。离凤凰头不远处,有一清泉,就是当年凤凰饮水的地方。凤凰的左翅向东展开一直延伸到池埠村,右翅卧在嘴和脖子下面,未能展开,这就是山西面的层层石崖,其尾向北延伸与杨家庄相连,其躯干就是主峰福山。人们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落则给山里人带来福气,故又名“福山”。

福山系青石山,山间郁郁葱葱,树木以槐树为主,杂有柏树、杏树、桃树等。山林茂草迷离,藤葛缠绕,春暖花开之季,满山野花竞相争艳,仿佛给山坡披了节日的盛装。山东面小路边有古老的柏树,盘曲的枝干似在欢迎远方的客人。

福山主峰原有一座古老的庙宇,规模宏大。北殿是大雄宝殿;西殿是泰山奶奶殿;东殿是十大夫殿;南面是玉皇阁;各殿中均有塑像,殿内壁画色彩鲜明栩栩如生。东殿塑了医圣张仲景、神医华佗、药王孙思邈等十大名医。殿旁还有一狐老师殿,传说狐老师是一位狐仙,道行高超,人们遇到疑难病症,前去求它救治,如果心诚立即痊愈。庙院的北面原有一座无梁殿,据说一位得道术士看出凤凰卧于此处,山下的杨家村会出治国安邦之人才,顿生歹念,招来匠人在一夜之间盖起无梁殿,压住了杨家村的风水,后来人们将无梁殿拆掉了,山下的杨家村果真人才辈出。由于历史的变故,庙宇只剩翻修的北大殿和一道山寨式拱门了。然而每年重阳节,仍有很多香客前来进香,那一天院内香烟缭绕,乐声动天,仿佛让人重温那逝去的古老岁月。

福山是兵家必争之地。据老人们讲,清咸丰十一年(1861)九月九日,逢一年一度的福山庙会,淄川农民起义领袖刘德培借机率众在庙会上宣传“反清抗漕”的政治主张,号召当地百姓联合抗漕,严惩恶棍,打开土豪粮仓济贫扶困,这便是福山一带妇孺皆知的刘德培领导的“九九”抗粮运动,福山因此而闻名遐迩。当时起义军曾在福山庙屯兵驻守,杀富济贫,山下的池埠、杨家、北崖等十几个村庄是刘德培播下起义火种的第一个根据地。刘德培利用福山一带嵩山峻岭、地势险要,距城较远、易于隐蔽的特点,在此积极发展农民武装,为起义积蓄力量。福山庙东西长58米,南北宽28米。二进院落,原有殿阁20余间,现仅存玉皇殿5间,已破旧,大门口,碾砣尚存。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刘德培在墙壁上的题诗尚有十多首,山上庙宇几经破坏,诗作无从查考,有人凭记忆传下了一首:“旌旗动处又催兵,鼓角轰鸣正五更。卧听满营人马喊,一钩残月挂荒城。”

十九世纪中叶,清廷腐败,民不聊生。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淄川县城爆发了刘德培领导的以“抗漕”为导火线的农民武装起义。从1860年刘德培呈文抗漕被捕获脱,到1861年第二次抗清胜利,从秘密准备起义到公开树起反清大旗,直到1863年3月清政府调遣蒙八旗劲旅僧格林沁部血腥镇压了这支农民起义军,前后历时四年。刘德培坐福山,杀乡吏,求贤人,占太河,助捻军,震撼清廷。当地百姓曾传唱歌谣:“刘德培坐福山,抗粮拒款黎民安;恶霸凶神失了威,军纪严明美名传。”至今当地还流传着“刘德培坐福山——万无一失”的歇后语。

刘德培起义的宗旨即“于斯民伐暴除贼”“灭清平满”,这一抱负让他视仕途如粪土,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拒绝了清廷的“六品顶戴”,在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等人的领导下,鏖战沙场,以图大业。同治二年(1863)六月二十二日,因兵力悬殊,寡不敌众,刘德培在突围时自刎未遂被俘,“横截马上,解回大营”处以极刑,并悬首于淄川城北示众。

刘德培起义军在福山一带活动了近三年的时间。从同治元年(1862)七月十三日正式占据淄川县城到同治二年(1863)六月二十六日僧格林沁攻淄川,仅一年零十天。清政府不惜损兵折将,血洗淄川城,残酷地镇压了轰轰烈烈的刘德培起义军。

在历史的长河中,刘德培起义不过是瞬间即逝的一朵小小的浪花。但起义军将士不甘受辱,不畏强暴,奋起抗争的大无畏精神却在人民中间盛传不衰。一个多世纪以来,淄博一带人民用各种形式纪念他,深深怀念这位争取生存、反抗压迫而立下卓越功劳的民族先驱。“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他将同洪秀全、李自成等农民起义领袖一道被载入中华民族史册而彪炳千秋。

雁门寨石碑:此碑原在博山区池上镇雁门寨北峭壁下山路旁。现藏于博山区文物管理所。碑高100厘米,宽48厘米,阴刻,楷书,立于清同治五年七月。碑文共213字,记载了清咸丰、同治年间,当地乡丁避居山寨的时间、原因,歌颂了杀人魔王僧格林沁镇压起义“破城克还”的王师胜绩。碑文虽对刘德培义军、捻军不无攻击诬蔑之词,但也记录了刘德培“招聚人马,占领福山”的历史和“马步万千”捻军团结战斗的情况,反映了刘德培起义的规模和影响。

抗战爆发后,庙宇遭受严重破坏。解放后,人民政府重新修缮了北大殿,改为烈士祠。1970年在山腰处建起福山中学,1993年学校搬到山下与李家中学合并。当年曾经辉煌过的福山中学,现已成为承包人的养殖场,睹目生情,深感痛心。

今日福山亭台庙阁遗迹全非,只留下残墙断壁。故人西去,青山依旧,当地人们正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着这历经炮火洗礼的福山。

但愿福山的明天再辉煌。

新闻推荐

中国梦——强国之梦 小记者张馨文(临淄区稷下小学四年级五班)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鲁山之阜—福山)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