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个定位、三个着力”,是市委、市政府结合淄博市实际做出的科学决策部署。作为老工业区,博山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标杆、积极谋划,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着力建设工业强市、文化名城、生态淄博”的号角已响亮吹响,各项事业实现大发展。从今天起,本报将连续报道博山区的做法经验。
今年以来,博山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一个定位、三个着力”部署要求,围绕“北工南游”总体布局规划,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务实聚力,重点突破,创新发展,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初冬时节,走进博山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规划占地300亩、总投资6.2亿元的九州通医药集团博山新医药基地暨博山制药厂迁建项目,已完成投资4亿元。目前综合楼、制剂车间等13座单体建筑主体结构已完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进百亿级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
为使重点项目尽早落地,博山区实行区领导挂包重大项目制度,确保了项目进度。眼下,九州通新医药基地等产业项目初显成效,易达广场等招商项目开工建设,东佳、宏马等对外合作项目扎实推进。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借势发展,策划总投资63亿元的11个PPP项目集中对外推介,其中万福路项目开始实施,区中医院迁址新建项目完成招标,姚家峪生态养老中心项目列入省首批推介名单和财政部第二批示范项目。总投资28亿元的13个项目进入国家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重点支持范围。
截至10月底,博山区今年的21个市级重大项目,开工率90.9%,完成投资21.31亿元,较去年同期完成率提高了11.2个百分点。同时,59个区级重大项目开工47项,完成投资33亿元。
升级集群力求突破
博山区全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集约集群发展,指导企业运用互联网开展电商贸易,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博山区玻璃产业形成了从研发、生产、彩印包装、物流仓储、出口贸易一条龙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企业20余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在当前全球经济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全区玻璃产业逆势上扬。据统计,仅双“11”当天,博山在网上就销售日用玻璃500余万元。
博山区认真落实“工业强市30条”,围绕龙头企业培育、园区建设、科技创新、要素保障等方面出台了75条配套政策,加快全区生产力布局优化,推进产业调整提升。在新区工业区按照“大企业+基地”发展模式,规划建设机电装备、现代医药、日用玻璃、陶瓷琉璃4大产业园区,加快机电装备、现代医药、日用玻璃3个过“百亿元”园区建设步伐,争取机电泵类产业基地列入市专业化产业基地。
集成政策、土地、资金、人才等经济要素资源,博山区全力支持20户龙头企业发展。确定30家创新成长型工业企业,集中力量加大投入重点扶持,积极争取进入“淄博创新型高成长企业50强”,在争取市奖励资金的基础上,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年度目标要求30%以上的企业,参照当年度新增税收形成当地财政收入情况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定向支持企业开展创新能力建设和新产品开发。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博山区加快打造“三最城市”步伐,积极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努力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今年,博山区在全市率先实行“三证合一”和真正意义上的国地税联合办公,成立政府主导、总资本1.3亿元的融资担保公司,设立2亿元转贷应急资金等具体措施,(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