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作陶艺
版画进入艺术选修课堂
学生深情演绎真实版的《毕业照》
学生空竹社团邀请民间高手传艺
健美操训练一丝不苟
《春天的芭蕾》精彩亮相第四届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
合唱比赛把舞台交给全体学生
教师团队唱响核心价值观
书法交流彰显独特文化魅力
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美教育□本报记者李可孝通讯员王波
核心提示
2015年12月27日,淄博一中第27届艺术节压台大戏——文艺汇演在体育馆举行。时尚现代的华丽舞台,300余人的演员阵容,以及展示出的热情澎湃的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精湛超群的表演才华,汇成一场校园艺术的饕餮盛宴,也成为淄博一中送给学子们的一份别样的“跨年礼”。
此刻,美育之花精彩绽放。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美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由此凸显,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传承着优越的美育基因,淄博一中一直在美育之路上执蓍前行。在新时期,淄博一中应时而动,美育也迈入了“新常态”。
“以美育人,育美的人。”这成为淄博一中美育实践的路径和目标。
他们把美育提升到关乎学校发展的高度,以艺术教育为重心,以选修课和社团活动为载体,为全体同学“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搭建舞台。同时,他们把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实施全员美育、全学科美育、全过程美育,构建起“大美育”格局。
高雪长校长说:“美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是要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一中美育的核心是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心灵。”
大美一中,扬帆劲航。
以美育人
文艺汇演开始了
2015年12月27日的一中校园,成为这所名校年度记忆中的“最美时光”。
作为第27届艺术节的压轴大戏,全校文艺汇演隆重登场。汇演分下午和晚上两场。华美的舞台在电钢琴合奏《克罗地亚狂想曲》中开启,情景剧《当你老了》、健美操《青春无限》、舞蹈《万泉河水》渐入佳境,合唱、器乐演奏、小品……精彩迭出,师生联袂奉献的“舞台秀”,把晚会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现场激情涌动。
观众席上的高雪长校长按捺不住,举起手机,把晚会录下来,发到微信上:文艺汇演开始了!
高校长的“朋友圈”一时人气爆棚,近百个跟帖瞬间“刷屏”……
本届艺术节历时一个月,以“以美育人、育美的人”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学科渗透,开展了校园英文歌手大赛、英文演讲比赛、硬笔书法大赛、汉字英雄大赛等活动。艺术类活动丰富多彩,举办了美术选修作品展、节徽征集、微电影节、文艺汇演等,为学生提供了发展才艺特长、锻炼组织能力的多样化舞台,让学生在参与中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尽情享受营养丰富味道十足的校园文化“美餐”。
艺术节,成为一中美育绽放的奇葩。而美育,则为一中教育打上了鲜活而明艳的“底色”。
美育路上,淄博先行。
2013年,淄博市教育局出台一号文件,在全国首次提出美育实施意见,要求德智体美“一个字一个字地抓”。美育,成为淄博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2014年教育部出台文件,部署美育规划;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美育由此上升为国家战略。
而对于淄博一中来说,美育更是源远流长。
1989年学校举办第一届校园艺术节,此后每年一届,27载风雨无阻,为一中美育画下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新时期,淄博一中认真贯彻市美育推进会精神,提出“以美育人,育美的人”的美育理念,出台美育实施方案,构建“教师引导美、课程渗透美、环境营造美、文化熏陶美、活动推动美”等全方位的“大美育”体系,把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常规性主阵地,着力推进面向全体学生的群体性美育。
一中美育,风生水起。
从2013年开始,学校艺术类课程在开齐开足鉴赏课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扩大选修课开设范围,推出了电钢、舞蹈、陶艺、摄影、版画、漫画等11个模块,学生报名踊跃。
音乐教师管莹开设的选修课是舞蹈。“一开始还担心变成‘女儿国\’,没想到许多男孩子也都报了名。”管老师深深感受到了来自学生的青春热情,“许多学生都是零基础,但他们很快乐,练几个月就敢上舞台,这次艺术节参加舞蹈表演的学生就有150人。”
在丰富课程设置的同时,学校积极拓展活动载体,为“以美育人”搭建平台。
2015年5月26日,淄博一中在同佑大讲堂隆重举行“青春放歌”音乐会。这是学校艺术团学生一年一度的专业汇报演出,大厅里歌声嘹亮,激情飞扬,老师和家长现场观摩。艺体处张奇广主任心潮澎湃:“这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未来的艺术新星,也许就是从这里冉冉升起。”
除群体性的艺术节和专业性的音乐会两大平台之外,学校还借助各种社团组织和学生活动,让美育在一中校园“无缝”覆盖。
每年4月的“春天送你一首诗”,让你感受韵律之美;语文课上的“汉字英雄”,让你感受文字之美;时政辩论赛,让你感受思辩之美;英语书法,让你感受造型之美;书签制作,让你感受创意之美;健美操、武术,让你感受运动之美;甚至化学试验,也让你感受到科学之美……在一中,美育是全学科的、全领域的、全过程的,是无处不在的。
2015年12月15日,淄博一中邀请当地知名工艺美术大师,举办了一场“博山琉璃艺术”讲座。
琉璃,是博山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淄博一中挖掘这一丰富的美育资源,先后开设了陶琉艺术选修课,举办了“陶风琉韵·博山情”校园摄影展等活动,建设校外美育基地,使琉璃艺术等优秀本土文化植根校园。
分管美育工作的学校工会主席吕永军说:“一中美育不追求‘高大上\’,走的是校本化的路子,接地气。”
梦想飞扬
我为世界球星设计“战靴”
在艺术节文艺汇演的舞台上,有位少年主持风度翩翩,引人注目。
他叫桑正浩,高2014级1班学生。因见义勇为,获评淄博市“最美中学生”第一名。而对于朗诵和播音的热爱,让他又站上了艺术节的舞台。
望着台上的孩子,现场观看的爸爸桑雷心生感慨:“孩子的梦想就是站在舞台中间,并因此而着迷。为了短短十几分钟的表演,晚自习回家后还一遍遍地练习,服装、道具也都是自己置办。他的表现让我惊讶,他的成长让我欣喜。”
这届艺术节,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角。
“写策划、拉赞助、竞投标、请评委、汇报演出,学生既当创编又当演员,老师们甘为学生当剧务。”说这话时,曾多年策划艺术节活动的赵玉明主任脸上洋溢着成就感。
美育,为每个学生的个性成长提供了机会。
李昭旭,高2014级26班。在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徽标征集活动中,他设计的“云中凤鸽”上榜。飞翔的鸽子,充满朝气与活力;衬托一组舞蹈造型,极富动感;而红色暖色调,则烘托出青春与激情。他说:“是校园生活给了我创作的灵感。”
艺术节期间,学生们还举办了“美术选修优秀作品展”,展品有木刻版画、硬笔书法、陶艺、漫画、手工、摄影等艺术作品400余件,琳琅满目的造型与创意,展现了学生丰富的审美情趣和美感体验。
个性化的艺术舞台,让学生多元发展,梦想飞扬。
2013年2月20日,厦门闽南大戏院歌声阵阵,舞姿翩翩。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中小学生艺术盛会,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在这里盛大开幕。来自全国726所中小学的7000多名师生共享这场“艺术嘉年华”。
作为山东省合唱类的唯一声乐代表节目,淄博一中的女声小合唱《春天的芭蕾》参加了展演,队员们以灵动的歌声、优美的舞姿和绽放的激情折服评委和观众,斩获二等奖。
音乐鉴赏与修养,是一中美育的重头戏。他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并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想象、音乐创作、音乐评价等能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现在,学校有合唱、舞蹈、民乐社团,每年的艺术节、音乐会、汇报会,音乐特长的学生成为舞台的主角。
李培硕,2015级11班,选修舞蹈。他这样表达自己的体验:“我们在抒情调轻音乐中学习芭蕾体态,体会身体的无限延长,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芭蕾的高贵中。气场训练,是一种伴着不同曲风的音乐走不同风格的舞步的练习,是柔美抒情的西方歌曲伴着缓慢挺拔的舞姿,或是俏皮可爱的韩舞曲伴着动感十足的爵士风,在团队的配合与默契中,我们感受舞蹈的和谐之美……”
这是教育之大美。
侯锐淼,一中2007届毕业生,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教师。
他的履历铺满辉煌。2007年考入鲁迅美院,2011年作品《生气囊导视设计》获第五届“设计之星”全国大学生视觉设计大赛金奖,展露才华并因之留校;2012年考取中央美院研究生;2014年赴德国彪马总部,在Teamsport担任平面设计师,在那里,他曾给阿奎罗、罗伊斯等世界级球星设计“战靴”;现在担任北京一家知名工作室的创意总监。
回忆一中生活,他说:“那是我梦想启航的地方。商允端老师和秦元滨老师是我的美术专业启蒙导师,到现在我还记得商老师带我们去马塔写生,秦老师带我们在课间打篮球,那些充满情怀的日子,真美好。”
大美一中
让美育踏上成长的节拍
大美一中,诗意校园。
2015年12月26日晚,淄博一中老教协怡乐艺术团举办2016庆新年同乐会。参加演出的全是离退休老教师,最年轻的60多岁,许多已经年届八旬。舞台上,银发扮红颜,老凤唱清声,让人感叹时光倒转,激情无限。
王璋老师是艺术团的“头儿”,85岁高龄仍披挂上阵。他说:“大美一中,其乐融融。我们越活越年轻。”
淄博一中天赋美育基因,享誉世界的著名歌唱家吴雁泽成为一中美育的鲜明标识。而90余载的传承与积淀,则为一中美育铺垫了肥厚的土壤。在这里,随处播撒一粒种子,就可以收获一片美的风景。
“一中美育是一中文化的具体呈现,并将一中文化升华到一种至美境界。”高校长如此珍视美誉的价值和地位,在他看来,“博爱·博学·博雅”的一中校训中蕴蓄着丰富的美育内涵。“博爱,美的内核,爱即大美;博学,美的过程,以学致美;博雅,美的气质,无雅无美。”
正是与学校文化的完美融合,让一中生成了美育的强大“气场”。
2015年12月20日,淄博一中举办了首届“红石榴”微电影节。山东大学电视台、山东大学艺术团,潍坊一中、淄博十一中、淄博十七中等单位应邀参加。电影节上,大众评委与专家评选出优秀影片、优秀导演、优秀配音、优秀剪辑、优秀编剧等奖项。淄博一中学生创作拍摄的作品《好吃看得见》获得全国中小学电视节目一等奖。
山东大学电视台的金兆阳主任老师评价说:“校园微电影节是推进美育的重要手段与载体,可以推动学生参与新媒体技术下的电影创作,提升审美素养。一中学生表现精彩,未来不可限量。”
美育,激发学生潜在的需求和能量,并放大着教育的正面效应。
纪念“12.9”运动全校大合唱是每届艺术节的开场节目。去年的大合唱,高2015级28个班全体上阵,同台竞技,场面壮观。为了追求完美表现,许多班级加入了朗诵、领唱、吉他伴奏、舞蹈等创意形式。而为了创设最贴近的情景,一些班级专门制作了当年的学生装。他们的在意和用心,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充盈期间。艺术中心苏红主任说:“这不仅是舞台表演,更是心灵成长。”
在一中,师生有舞台,耕耘有幸福。
为搭建美育舞台,一中不遗余力。近年来,学校克服困难,筹集资金增加设备、优化环境。一中校园电视台办得红红火火,培养了一大批学生记者、播音、主持、编辑、导演。浓郁的艺术氛围和多样化的艺术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站在舞台中间,伸手就能够到天”。
在淄博市第十七届中小学生“百灵”艺术节中,淄博一中获优秀组织奖,管莹、李文哲、荆德杰老师指导的作品共获得7个一等奖。此次获奖作品数量多,涵盖面广,涉及声乐、舞蹈、绘画、书法、摄影等多个类别,这是一中艺术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预示着一中美育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季”。
美育,让一中教育沉稳而丰满,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蓄足后劲。“我们摒弃浮躁与功利,我们不跟风,我们要让美育踏上学生成长的节拍。”一中人对学生就是如此质朴与笃实。
2015年12月30日,央视《华人世界》栏目播出专题报道《肯尼亚:中国青年帮助非洲贫民窟的少年圆足球梦》,报道的主人公是淄博一中高2008级校友张旭东。
张旭东在校期间成绩优秀,爱好广泛,热心公益。2011年考入上海交大。大三结束后张旭东选择休学远赴非洲义工旅行。期间,他加盟肯尼亚的一家公益组织,筹办了非洲大陆上的第一个职业技能大赛,还组织并参与了多场主题沙龙(野生动物保护、当地劳工问题等)以促进中非青年的文化融合。他还成功为当地贫民窟的一支少年足球队众筹一万两千余人民币,帮助孩子们更换装备,圆了他们的足球梦。目前张旭东已结束非洲义工工作返回学校,并获评2015上海交大大学生年度人物。
张旭东身上,彰显着“一中气质”。他说:“是一中给了我梦想和舞台。”
2016年伊始,淄博一中又在勾画新的美育蓝图,将美育列入学校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大美一中,宏卷渐展。
新闻推荐
全市环境治理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现场调度会召开,强调 坚决打赢主城区南部区域空气质量综合整治攻坚战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