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读者致电本报编辑部,在城区部分地方看到写有“建智慧淄博创美好生活”字样的铁塔,咨询什么叫“智慧城市”,它与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会给大家带来什么好处。为此,记者采访了市经信委、市卫计委相关部门负责人。
市经信委信息化推进科负责人告诉记者,所谓“智慧城市”,是指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民生、环保、公共关系、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等内在的城市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从而实现城市的可视化、可量测的管理及服务。
淄博市政府在2014年发布了关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意见,淄博市将重点从交通、医疗、食品、公共安全、公共事业、市民服务六大领域展开智慧淄博建设,目前,已在公共安全、交通管理、医疗急救、市民服务等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
以智慧医疗为例,智慧医疗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应用医疗物联网、数据融合传输交换、云计算、城域网等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将医疗基础设施与IT基础设施进行融合,以“医疗云数据中心”为核心,跨越原有医疗系统的时空限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智能决策,实现医疗服务最优化的医疗体系。
国家明确规定,智慧医疗建设是医改的重要任务。淄博市以建设智慧医疗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努力构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智慧医疗建设已纳入淄博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四大民生工程,列为首批推进项目,已于2014年启动建设。
淄博智慧医疗工程一期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全市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启动实施区域诊疗信息共享系统建设,试点发放居民健康卡。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将对全市各级医院、公共卫生机构等信息系统的有效整合,实现全市范围内医疗、公共卫生、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互联互通,实现群众“一人一卡、保健一生”的卫生信息化服务目标,市民将持有一张医疗卡,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通用。
发行的健康卡,健康信息将涵盖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基本健康信息和诊疗记录。居民凭健康卡可在所有医疗机构进行自主挂号、缴费、查询、打印,在互联网上查询和管理自己的健康信息,在公共卫生机构进行健康咨询、预防接种和保健服务。并且通过建立健康咨询服务中心,居民还可以自主预约挂号,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查询医院坐诊专家的基本情况和预约情况,可分时点、分时段的进行网上预约,方便居民就医,还可以通过网站、电视、电话、手机等进行健康咨询。”市卫计委工作人员说。“通过健康卡,还可以及时了解到居民所有的诊疗记录和影像信息,缩短了就诊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检验,可以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
在淄博市推广用于医疗急救的“无线生命体征传输系统”就是智慧医疗的重点之一。该系统投入使用后,患者进入救护车就相当于到了急诊室,脉搏、呼吸、体温、血压、血氧、心电图等各项生命体征数据和视频图像实时传输至医院急诊室,主治医师在患者到达医院前就可以制订抢救方案,从而缩短诊疗过程,提高危重患者生存率,现已在全市多家医院进行试点。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逐渐加快,手机终端已走入千家万户,以交通为例,“智慧淄博”平台搭建完成后,普通市民就可以通过手机获取实时交通信息,并据此调整路线,也可以刷手机坐公交、出租车等。即使手机没电了,也能正常刷手机付费,并且可以应用到各种生活环境中去。而诸如用手机在商场购物、车站购票、医院看病等也将在未来一一实现。
“通过智慧淄博的建设,将有效提升淄博的城市质量与城市品位,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促进城市各个系统的高效顺畅运转。”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淄博市下一步重点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智能中枢”。
新闻推荐
协会工作人员讨论、研究金融消费者投诉...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