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组织企业参观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始终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推动“转、调、创”的关键举措。盘点二○一五年,科技创新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已经凸显: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三千七百二十三点八七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百分之三十一点八三,比年初提高一点一二个百分点,二十四家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百分之十四点三,高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七点五个百分点。累计发明专利授权一千一百六十三件,同比增长百分之七十一点八,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九十四项,获财政扶持资金一点零八亿元,项目数和资金数位居全省前列。创新发展,科技发力,二○一五年,全市科技工作以良好的业绩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本报记者周荣顺通讯员陈伟
2015,是十二五收官之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严峻挑战接踵而至,转调发展步入关键节点。在错综复杂形势下,淄博市科技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个定位、三个着力”的总体要求,紧扣“创新驱动转调发展”总体取向,创新思路,精准施策,主动作为,着力打造助力转调发展的强力引擎,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创新驱动,科技发力
——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
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低迷的市场正检验着一个企业和一座座城市的创新能力。
去年,在北京市新建成的阿苏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采用淄博市环保技术装备工程创新技术联盟派力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盟内企业自主创新研发的DDBD低温等离子处理装置,运行近半年多来,应用效果良好,得到项目单位的调度评价,为处理环保异味打造了一个全国样板。
这是淄博市实施“铸链”工程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着重强化引导24条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抱团、融合发展,集体壮大、倍增。2015年,为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市科技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重点筛选了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63个项目,与18家商业银行进行银企专项对接,共落实贷款10.37亿元。与市财政局研究出台了《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办法(试行)》。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24家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3%,高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7.5个百分点。
在新常态的大趋势下,经济发展改变了以前“拼汗水、拼资源”的增长模式,取而代之的则是“拼创新、拼智慧”的发展方式。淄博市实施2年多的“铸链”工程,就是对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发展路径,逐步构建起以产业技术为纽带,以联盟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倍增发展,为全市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形成了有力支撑。
科技计划项目建设逐步推进。重大科技专项是促进转调发展的有效载体,市科技局把争取省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专项计划、省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计划等的立项扶持作为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重中之重,组织专门力量,积极帮助企业对项目的策划和包装,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全年共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94项,获财政扶持资金1.08亿元,项目数和资金数位居全省前列。
完善市科技计划管理,研究制定了《淄博市科技计划管理流程》和《淄博市科技发展计划验收管理办法》。安排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85项,牵头组织安排市创新发展重点项目54项。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发展。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等政策的宣传落实,引导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共推荐上报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9家,通过认定61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1家,数量居全省前列。充分发挥淄博市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生物医药、先进陶瓷、泵类、功能玻璃特色产业基地等基地的比较优势,有重点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科技成果向基地、企业聚集和转化。
优化布局强化引导
——区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引导企业依靠创新提升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形成更加有利于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科技布局与结构,不断提升全市科技综合实力。
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大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步伐,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贯标”、质押融资工作。充分发挥专利资助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快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不断强化联合执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显著提升。2015年,全市累计发明专利申请3928件,同比增长1.7%;累计发明专利授权1163件,同比增长71.8%。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量7.81件。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围绕院士工作站、工程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院、公共技术平台等,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加强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力度,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实现了淄博市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零的突破。全年新建院士工作站5家,总数达到71家,居全省首位;新获批组建12家山东省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促进科技平台共享共赢,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市科技局还组织开展了淄博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的建设工作,完成了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建设基础调查和市地基础研究与科技条件工作调查,为此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内引外联搭建平台
——科技合作与交流成绩斐然
继续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拓展科技合作领域,切实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拓展了新的空间,为健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全市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暨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活动期间,重点推荐高新技术项目1700余项,淄博市共有1000余家企业、1500余人次参加洽谈,共对接项目850项,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42项,参会高校院所共与淄博市签订技术合同56项,其余近400项已达成合作协议或合作意向。这些签约项目突出淄博市产业导向,以解决重大关键技术和企业急需的技术需求为重点,有效填补了产业链空白。
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带领企业“走出去”,主动与科研院所“联姻”。2015年,市科技局针对淄博市产业结构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淄博市先进制造及新能源装备、电力及电子信息、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机电一体化等领域90余家企业,分期分批赴南京、哈尔滨、沈阳、长春等地著名企业、权威研发机构、重点院校开展了相关对接活动。成功举办了淄博“南京科技周”、淄博“东北科技周”项目对接洽谈会,达成40余项合作意向。
掌握世界前沿信息,占领科技发展先机,全面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力度。在市科技局的牵头和组织下,去年,73家企业参加了“2015外国专家组织项目洽谈会”,达成合作意向40个。征集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备选项目11个推荐上报省科技厅。山东华夏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含氟功能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推动以海外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重点的国际科技合作,在美国、德国两家海外孵化器举办了6场对接洽谈活动,先后有20余人次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淄博市考察洽谈。
市科技局局长牛圣银表示:“经济新常态下,市场低迷,发展乏力,这正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通过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度实施,向科技要空间要资源,向创新要质量要效益,向发展方式转变要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迈进,助力工业强市建设的新突破,是全市科技工作当前及今后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