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学琳
友人送我一本老根先生的诗画作品集,闲暇时常常翻看。因先生所绘俱是笔者幼时熟稔之物,故而每每触景生情便有种莫名的思乡之感。
先生笔下的湖,乃是马踏湖,说是湖其实是无数的沟沟汊汊莲塘苇坡。余年既壮,始知此种地貌称作“湿地”,是地球之肺,于环境而言有极大的好处。我等愚钝,自幼长于此而不得那湖的灵气。然先生不同,以锦绣之心,如花妙笔将那湖光水色的变化万千跃然于素笺之上,自有一种灵动存焉。
老根先生的作品题材广泛,然拙意先生所精者还是枯树老荷。先生写莲,信手拈来,不重形似,以墨色之干湿浓淡写尽荷叶荷花或摇曳多姿或虬枝劲挺的风采。如这《夏日荫荫》以中国传统水墨笔法的点染自然产生西人印象派绘画之光线明暗变化,所谓师古而不泥古,非有中西两种绘画素养无以如此。又如《秋殇图》满幅氤氲的枯枝老莲接天蔽日,看似残枝败叶秋意正浓一派萧杀之气,却不知那老莲枝干根根挺立如松,犹如傲霜铁骨,而叶间隐现的莲子又蕴育着勃勃生机。再如《月晓风清》画幅左侧大段题跋几占据大半空间,右半居中染有一团圆圆的水雾,两侧则有几杆芦苇数茎莲蓬旁逸斜出,布局之大胆出人意料,此中之真意又在不言之中。
老根先生的作品集既名之曰诗画集,则诗也占有相当的分量,放眼今之画坛,诗画皆工者实不算多。先生之律诗、长短句、曲子词,不拘泥于音韵平仄,其情感流淌于内心,自有一种如画的诗意。如题画诗:“马踏湖上一人家,瓜棚底下煮清茶,黄土筑墙草盖屋,门前半亩白莲花。”走的是五柳先生田园诗的路数,活脱脱一副湖区版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半亩方塘,一庐草屋是多少中国传统文人心灵憩息之地,在当今这浮躁喧嚣的世界当中何尝不是你我疲惫灵魂的安居之所。又如《无题》:“有风好听松,无声宜参禅,世事如浮云,都在有无间”。庄周先生有“相对论”曰:“有无相生,长短相形”,佛家曰“空不异色,色不异空”,这有无之间,便是色空之际吧,此中之禅意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能够参破呢?
老根先生的诗画俱有感染人的力量,我想无他,首要在真实。希腊有谚:美即是真,真即是美。先生生于斯长于斯,湖区的风光既是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又是艺术的启蒙老师。先生用一双慧眼悉心体味观摩,又自然而然流于笔端,不矫饰,不虚美,谨守“师法自然”的艺术规律,以我手写我心,绘出对故土风物的热爱,绘出对自然万物的崇敬,写真实的田园草木,也写真实的感悟与情感。老根先生的艺术还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植根于道德情操的修养。中国向有“匠人画”有“文人画”,其间的区别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人心。孔子有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传统文人讲“节操”讲“风骨”,故其画中之物便不是自然之物,而是“襟怀”而是“意气”,其画作便有了超凡脱俗的“格”。老根先生虽不能比肩于古之大家,但自觉继承“文人画”的传统,作品就有了这一缕清气。
余而立之年负笈津门,时近仲秋,心绪难平,览先生画遂有“夜来幽梦忽还乡”之感,然故园仍在,风物存留者几希?梦里的老家于我等少小离家的游子更是故乡反作了异乡。有先生画作在,且聊以慰怀吧。
田根承,字继之,号老根,1968年生于山东淄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新闻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淄博市中国画学会会长。现供职于《鲁中晨报》社,任晨报画院院长。
2008年《高秋图》入展中国美协创作高研班结业作品展获优秀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2013年《东方梦晓》入选“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2013年《苏醒》入展“庆花博-纪念恽南田诞辰380周年暨全国花鸟画作品展”获优秀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2014年《故园春梦了无痕》入选首届八大山人全国花鸟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2014年《痕》入选“精致立场”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2014年《风骨系列之大地脉动》入选“翰墨齐鲁”首届全国花鸟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2014年9月“聊斋物语”—田根承中国画小品展在蒲松龄纪念馆举办;2014年《秋塘》应邀参加“中国大写意艺术研究院成立五周年—中国当代名家国画邀请展”。参展作品由中国大写意研究院收藏。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