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晚,淄博四中第12届“春天送你一首诗”大型诗歌朗诵会大幕拉开,这个承载着全校师生诗情和梦想的精神盛宴,在师生期盼和欢呼中点亮了整个校园的夜空。
12年坚持“春天送你一首诗”,带着对诗歌的崇敬和深思,带着对每一颗生命的尊重和敬意,带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讴歌和赞扬,淄博四中一届届诗歌节在追思中升华,在演绎中释放精彩,为淄博四中建设诗意校园写下了可圈可点之笔。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刘福春在朗诵会现场这样评价淄博四中的诗歌节:“一个富有诗意的校园精神,一定会培育出具有高尚性格的生命。我两次参加了淄博四中的诗歌节,感受一次比一次深刻,收获如此巨大。淄博四中12年坚持不断,把传承诗歌文化与诗歌育人作为己任,这在全国范围内的校园诗歌文化建设中,极为罕见。”
以诗歌的名义
进行一场12年砥砺传承的激情吟诵
诗歌,在吟诵中传承。
2006年4月,在中国作协诗刊社的支持下,第一届“春天送你一首诗”大型诗歌朗诵会在淄博四中隆重举行。全国著名诗人、评论家亲临现场,五千余名师生参与互动,拉开了“吟柳风泉韵,咏花样年华”的序幕。
12年来,先后有包括食指、雷霆、林莽、梁小斌、吴思敬等50余名全国著名诗人、朗诵家和评论家来到学校,与师生们共同吟诵诗歌,展现诗歌魅力,将诗歌文化不断吟诵出新的内涵、新的味道。食指、雷霆等著名诗人亲自登上淄博四中诗歌节的舞台,以朗读者的身份诠释自己的作品,或吟或咏,或叹或诵,用他们独有的情感和声音拉近了诗歌与听众的距离,让师生们领略了诗人与诗歌的另一番风采。今年,中华经典朗读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者、朗诵艺术家一舟为淄博四中带来了诗歌朗诵《以梦为马》,那抑扬顿挫、震撼人心的嗓音,那忘我投入、如痴如醉的吟诵,让现场的每一名师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诗歌与朗读带来的巨大美感之中,对诗歌的魅力再次有了酣畅淋漓的体验。
名家们的到来,零距离的诗歌交流,如春风化雨,拨动了学生与诗歌共鸣的心弦。正如诗人、《诗刊》编辑王单单在朗诵会致辞中所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人生。他的观点恰与淄博四中教育者的意识相契合。人生的价值与幸福,不只在于物质的创造与拥有,更在于精神上的充盈与升华。用诗歌搭建起通往高远精神追求的桥梁,让青春的心灵超越世俗化的羁绊,成为淄博四中坚持连年举办诗歌节的坚定目标。
对诗歌如痴如醉的钟情,影响了一批批的淄博四中学子。在学校里,一个个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一个个小诗人、小作家脱颖而出。因为喜欢,所以热爱。12年来,学校有众多学生因出于对文学和朗诵的热爱走上了文学艺术之路,新概念作文大赛、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北大培文杯创意作文大赛的领奖台上,不断出现淄博四中学子的身影。迄今为止,学校有多人进入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们因为诗歌书写着人生精彩的答卷。
以诗歌的情怀
进行一段永葆底色的文化解读
“问道传承”,是淄博四中2017年第十二届诗歌节的主题。诗歌节组委会决心再次突破历届诗歌节形成的思维定势,从活动主题到朗诵会的篇章结构,为诗歌节的发展寻找到了新的方位和高度。
学校诗歌节组委会用阴阳五行构建了整个诗歌朗诵会的结构,用24节气串联整个朗诵会的朗诵篇目。他们认为,阴阳五行是中华先民对这个世界超越混沌与蒙昧的朴素认知,二十四节气则是农耕文明天地人,也就是时间、空间、人生最紧密的结合体。在我们所处的这个远离自然、天人相分的现代时空,通过诗歌可以让现代人重温人与天地万物感应共鸣的古典时光,解读中国人千百年来证实的存在与时间。
于是,组委会成员、总撰稿王曙光老师在朗诵会开篇语中如此描述:“在这个充满着喧哗与骚动的时代,我们选择了诗歌作为磨砺淘洗的工具,作为动心、安心的场所,因为诗歌最接近灵魂,因而诗歌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最好载体,诵读诗歌也成为我们探究民族集体人格,触摸民族灵魂的最佳通道。”
开篇语道出了淄博四中对诗歌追求的初心。始于初心,不忘初心,淄博四中始终坚守诗歌育人的底色,为国学文化传统的延伸和解读做着深入的探索。从最初单纯表演化的诗歌朗读,到现在构建主题式诗歌节,学校突出选题的作用,重视诵读表现形式的感染效果,让诗歌节朗诵会每一个篇目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都能打动师生内心,升华文化内涵。于是诗歌组合来了,诵歌合璧来了,诗剧来了,诵者与听众的互动来了,汉服、雅乐、古礼也来了。
从每年诗歌节举行的前一个月,由副校长挂帅组建的诗歌节组委会就开始投入到连轴转的诗歌节筹备工作中,开始了不计其数的论证和研讨。正是无数次凤凰涅槃脱胎换骨一样的精神演变,才成就了每一届味道独特、意义深刻的诗歌节主题,由此一步步助推着淄博四中诗歌节向更高远的文化高度进军。本届诗歌节组委会负责人、副校长杨彬这样介绍:2013年的主题“诗性飞扬·中国梦”,”2014年主题“以梦为马,诗趁年华”,2015年主题“叫醒太阳”,2016年主题“苏醒的春天”,年年主题不同,对师生的启迪更是非同凡响;在篇目的选择上,《记得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大美新疆》《大漠敦煌》等,无不融入着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一带一路”国情教育等时代主题,回望历史,关注现实,体察心灵,诗歌节延伸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每一根触角。
已举办了12届的诗歌节,经历着从简单走向繁复,从繁复回归质朴的过程,让诵读活动的教育价值发挥到最大。今年的“春天送你一首诗”诗歌朗诵会,在继承以往选手海选、自主创意的基础上,整台晚会打破了主持人报幕主持、串联节目的形式,所有节目自然衔接、行云流水,整台演出一气呵成,浑然天成。大场景演出的气势,加以现代舞台技术的运用,现场直播的氛围营造,最终打造了一场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诗歌盛宴。
以诗歌的力量
进行一次智育德育美育的教育实践
诗和远方,成为淄博四中师生内化于心的不懈追求。12年来,以“诗性教育”为核心的文化理念,让学生在“诗性教育”的天空中快乐成长。
诗歌节和“春天送你一首诗”大型诗歌朗诵会的连续举办,成为淄博四中一个教育传统和文化标志。学校因势利导,将其整合为校本课程,从而使其成为制度化、课程化的存在,成为淄博四中的自觉选择。2012年之后,“诗性教育”逐渐成为学校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色教育平台。通过诗歌朗诵、鉴赏、创作以及相关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认知水平,满足学生理智、情感、审美、道德生活的需要。
学校将“诗性德育”课程设置为知识性课程和活动性课程两大类。知识性课程是结合高中《语文》课程开发的《诗歌赏读与创作》《诗歌朗诵指导》等校本课程,并将其设定为选修类必选课,36课时,授课时间贯串高一全年,由语文科教师负责实施,高一学生全员参与。活动性课程即校园诗歌艺术节,时间一个月,固定在每年四月或五月举行,高一高二学生全员参与。
诵读课程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实施,集体诵读篇目由学校统一提供,内容汇集了古今中外的名作名篇,各班选择的总诵读篇目不少于30篇。另外,在完成规定诵读篇目的前提下,各班可自行选择其他篇目,在此基础上,各班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1至2篇集体诵读节目。
集体诵读活动由各班学习委员、语文课代表负责组织,各班提前制定每周诵读篇目计划,确定班级诵读时间,并对每天的诵读活动进行记录。课程设置期间,学校对各班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课程结束之后,各班向学校提交《班级集体诵读篇目记录表》和活动的影像资料,纳入学生活动课程档案。
在语文科教师指导下,各年级围绕每届诗歌节主题,踊跃参加原创诗歌征集活动,学生从诗意的视角观察和理解世界,书写着人生。诗歌节期间,学校对参赛作品进行评比,获奖作品印刷成册,优秀作品推荐到《诗刊》等刊物发表。课程设置以来,学校每年征集原创诗歌稿件近1000首,学生作品在《诗刊》杂志发表20余篇,相当数量的作品在各类媒体刊物发表。通过课程的开设,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星空”文学社2010年首倡成立“淄博市高中学校文学社团联盟”,全市9所高中学校的文学社团加盟,促进了全市高中学校的教育交流和文化建设。“星空”文学社、“热冰”小说社、朗诵社等文学社团成为校园内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星空》《热冰》等学生文学社团期刊成为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园地。
以诗歌的追求
进行一次实现青春梦想的精神远足
每年一届的诗歌节和“春天送你一首诗”大型诗歌朗诵会,是文学精品的荟萃,更是学生绽放自我的精彩时刻。
第一届诗歌节,学校还只是遴选一小部分学生参加,吟诵的诗歌篇目有限;随着每年一届诗歌节的深入,现在则呈现出“班班参与、人人参与”的热闹场面:“每日诵读”,班级朗诵大赛,原创诗歌评选,书法、摄影、美术模块展等已成为学校诗歌节的重要内容。学生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或自编自导,或群策群力,在活动体验中用创造力尽情释放着独有的精彩。
每一届诗歌节,留给学生的是全新体验和深深思考。当第十二届诗歌节落下帷幕,高一9班李兰馨同学用诗一样的语言总结自己的感触:“在台上,你看见灯光熠熠,一片光明的希望正在注视;台下,同学们聆听抑扬顿挫的音韵,感动与憧憬满溢于心。仅仅几分钟,手中的话筒因为自己而发声,传播出一个月来辛勤付出的结果——从接到稿子澎湃心情燃起的那一天开始,蔓延至今的领会与感悟。头戴诗歌的桂冠,投入最炽热的声音,表达道不尽的感慨。我是一颗开花的树,我等了这次相遇有多久,梦想最终变成了事实,任何努力都不能轻易忘记。树等了百年的眷恋,所以我用美丽的声音诵出它的盼望,自己心中深藏的热爱。”
高一3班朱绍彰与同学们一起表演的诗剧《真的猛士》是诗歌朗诵会的亮点节目。在这部诗剧中,他们用诗剧的形式重新演绎了鲁迅先生的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演出结束之后,他回顾这一段经历,心情颇不平静。“在最初,我们对于剧本的理解不够深刻,表现出来的尽是作为孩子的幼稚与‘肤浅\’。但是我们依然去思考去探索,在老师的解读与指导下,课余翻阅相关资料,我们日夜思索历史背后隐藏的内涵与反思。‘猛士\’性格不仅是鲁迅对于刘和珍的评价,也正是鲁迅对自己提出的要求,鲁迅也确实是以猛士的姿态,要人们不做庸人,而做真的猛士。真的猛士站起来,中国才有得救的希望。我与先生有着年龄差距、时代隔阂,还有精神境界上的鸿沟,着实无法将角色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是那份稳健与成熟会永刻我心,藏于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论他人对我们演出报以怎样的态度,我们都不在乎,在将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充分融入自己心灵的那一刻,那些都是浮云。”
高二2班在诗歌集体朗诵比赛中获高二年级第一名,组织者梁裕森同学这样介绍本班的参赛篇目《遇见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们遇见了《诗经》至纯至真的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我们遇见了《诗经》缠绵的相思;‘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与子偕作,与子偕行’,我们遇见了《诗经》刚烈的呐喊。‘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我们遇见诗经的淡雅和坚守。”在这些学生创作的诗剧中,还出现了‘隰有苌楚,无拟其漪。野有艾草,无拟其盛。泽有菡萏,无拟其严。谷有艾萧,无拟其芳’几句话,这是他们遇见《诗经》后的第二次创作。他们将诗经中的《隰有苌楚》一篇进行改编,加以朗诵时的回音效果,将《诗经》的美变得更加活脱、透明。同学们又以诗经的四言格式创作了‘其为诗兮,何可言兮!豪辞壮兮,婉言约兮。引吭歌兮,漫回咏兮’的句子,代表了新时代的文化传人向《诗经》的致敬。
《预言》是高二8班的集体演出,也是每个同学的共同回忆。同学们都记得,诗歌节刚开始的第一周,同学们因为挑选诗歌而忙得焦头烂额,终于在班委的试读、构思中挑选出了这首独一无二的《预言》。作者的跳跃式、回忆式的写法,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大家各自讨论对诗的理解,最终在群策群力下,每一句诗都被附上了灵魂。从第一次全班断句不齐到后来每个人把每一句都读出了自己的感情,抑扬顿挫中凝聚了每个人的汗水,最终以完美的表现走上了学校诗歌节晚会的舞台。“一定要走吗?请等我和你同行”,正如诗词中所说,8班同学们不再是一群个人利益大于集体利益的散乱的懵懂少男少女,而是一个充满着团结力量的集体。尽管前面是无边的森林,有了强大的集体定能克服一切,将半生半死的藤扯断,为自己开掘出一条灿烂的明天。
生活不能缺少了诗意,学校因为诗歌节而更富有文化气息。淄博四中诗歌节的生生不息和年年愈新的活力,让校长刘绍华深有感触,他说,在这个追逐功利、浮躁喧嚣的世界里,如果学校能打造一方诗意的天空,渲染人性的澄明与纯真,引导学生执着和自由的精神,就能让孩子们在繁重的学习之余窥见诗意之美,从诗意的视角观察和理解世界,不致沉溺世俗而迷失自我,让个性张扬起风帆,让每一个学生在诗意的情怀中自由成长,为自身发展找到一条灵性发展的道路,用诗情唤醒了生命,生命便会更加璀璨绚烂。
第十二届诗歌节诗剧《真的猛士》
第十二届诗歌节朗诵会的开场节目《二十四节气歌》
第十二届诗歌节班级集体合诵《遇见诗经》
新闻推荐
▲近日,张店区兴学街小学举行了第一届魔方比赛暨淄博市首届智力运动会选拔赛。经过激烈比拼,评出一、二、三等奖各10名。(晚报记者夏金秀通讯员高生军穆光明)...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