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浩作品《沧海笑》120×101cm 2009年(此作品获“2011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金奖)
吴浩作品《铁拐李》34×44.5cm 2012年
吴浩作品《咏而归》25×240cm 2013年
本报记者 卢建波
他,从小对绘画十分痴迷,七八岁就开始“创作”小人书;他,没有上过美术院校,绘画全靠自学,但在成名之前却获得过全国美展大奖;他,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画家梦,40岁时做起了“蓉漂”,过上了4年居无定所的生活;他,2011年获得全国画展金奖,打破了近10年来四川画家获得同等级别艺术奖项的空白;他,是目前西南数省最年轻的中国美协会员,堪称中国画坛的奇迹和奇人;他,一生淡泊名利醉心艺术,不把绘画当成一种博取名利的工具,只认为绘画是完成人生价值的唯一方式。他,就是四川籍画家、全国金奖获得者吴浩。痴迷绘画自比“阿甘”
吴浩,1966年出生于“盐都”——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贡。从小受咸土地的滋养,以及井盐文化的熏陶,他自幼就喜欢绘画。
“在艺术的启蒙上,让我受益最大的就是小人书。七八岁时,我就非常痴迷看小人书,《三国演义》、《红楼梦》都看了好几遍,自己也学着画。”回忆起儿时的经历,吴浩表示,“别的小朋友都比赛谁画得最像,而我却在脑子里组织新的场面和情节,画出来的也是新故事。这只算是很初级的作品,当时我只有七八岁。”
记者发现,虽然吴浩从小对绘画痴迷,但相当长一段时间却没有拜师学过画画,全凭自学自画。而真正接触绘画,大概是他20岁的时候。“当时在老家我拜朱永铭老师学习过中国画,从最初的线条、笔墨开始,后渐以工笔花鸟为主。”吴浩表示,不过只学了五年,朱老师就去逝了,他又只能自学绘画。
尽管吴浩的绘画之路较坎坷,但他始终对绘画痴情如故,全身心于画事。正是因为对绘画的坚持与执着,2004年吴浩的一幅作品入选了“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并在该展览上获了奖。“在自贡这个小地方,我是当地第一个获得全国美展奖的人,这件事对自己的触动相当大,觉得自己可以当职业画家了。”吴浩告诉记者,在这之后,他就把所有事封闭起来,专心绘画。
“2006年,自己曾想到去北京、上海、杭州发展,但经过多方权衡之后,觉得成都的艺术氛围更浓,我最终选择了来成都发展。”吴浩回忆说,“当时什么都没有想,只想到尽最大努力做专职画家。只要不饿死,我就要画画,至于出不出名,那是另外一回事。当时不顾一切来成都,还是《阿甘正传》对我的人生选择有很大的触动。阿甘就是因为喜欢跑步,就不停地跑,没有为什么,所以我自己和阿甘天真的‘傻劲儿\’有点像。”
吴浩来成都之后,想象与现实的差距一下就显现出来了。“来成都时,当时成都的艺术圈子里我一个人都不认识,完全是从零开始,带的几千元钱很快就花光了,我只好在成都过着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一飘就是4年。”
回忆起4年的飘泊生活,吴浩表示:“我至今也不记得搬了多次家,在生活没有着落的时候,基本上全靠朋友救济。现在想来,自己当时的选择有些疯狂,甚至还有些幼稚。要是我不离开自贡到成都,我的生活要安逸很多。”
中国画坛的奇迹人物
实际上,自从2004年吴浩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上获奖之后,他就在中国画坛有了较大的影响力,并大有不鸣刚已,一鸣惊人之势。由于他的画作频繁入围全国各大美展,并屡获殊荣,吴浩还被艺术界堪称是中国画坛的奇迹、奇人。
在2005年,吴浩就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从而成为目前西南数省最年轻的中国美协会员。这意味着一位画家已从地方走向了全国,成为了一个全国性的名家。记者发现,在吴浩正式成为中国美协会员之后,2005年他的作品又入围全国首届写意花鸟大展,并获得优秀奖。在这之后,不到两年的时间,他的作品就先后8次入围中国美协等单位主力的“国展”。记者发现,真正让吴浩在中国画坛引起巨大强烈反响的,则是在2007年拜著名画家郭汝愚习画之后。“由于郭老师是一个画路很宽的画家,有着丰富的绘画经验,拜郭老师习画之后,郭老师把一切都无私地传授给了我,所以自己的绘画水平才有了进一步的精进。”吴浩表示。
据了解,吴浩师从著名画家郭汝愚习画4年后,在2011年由中国美协牵头主办的“2011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上,吴浩再次一鸣惊人。在这次画展上,吴浩凭借他的历时两年完成的一幅《沧海笑》中国画获得金奖。据了解,吴浩是此次获奖作品中的10位画家中,唯一一位四川人,而此次吴浩获奖,也打破了近10年来四川画家罕有获得同等级别艺术奖项的空白。《沧海笑》的鉴评者对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进行了详细解析,称赞这幅作品“画造型坚实,用笔精准,刻画入微。”同时又做到“工而不拘,写而不乱;工中有写,写中有工”。2011年后,吴浩的作品又多次入选全国大展,并获得好评无数,其中2012年,《沧海笑》又成为四川地区唯一入选“2012·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国画作品。
有评论家指出,吴浩的工笔画技艺精湛,特别是在表现繁杂的古人物、事物以及其繁杂的配件和修饰时能够做到丝丝入扣,精美绝伦,是画又不似画,技艺之精湛令人惊叹。吴浩的工笔人物作品,常常以古时圣贤或是传统人物为主,构图往往极其的简单,正是这种简单的构图使得人物形象以及画面主体更加的突出,同样也凸显了工笔技艺的无限魅力,同时也不失古风雅韵,可谓是古时风范画中寻,简洁明了意境佳。
绘画非博取名利工具
近年来,书画市场火爆,名家书画作品在拍卖市场上屡次拍出高价,加之艺术圈是一个名利圈和生意场,各种拍卖、收藏也暗流涌动,这或多或少会给艺术家造成一定的影响。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从小对绘画艺术痴迷的吴浩,面对各种名利却表现得十分淡然。“画画对我来说,是完成我人生价值的方式,是我用整个生命在修行的事业。甚至可以说,如果我停止画画,我将什么也不是。”吴浩表示,“我不能虚伪地说,对名利无感。获得名利当然值得高兴,但我觉得,作为一个画家,对艺术圈的拍卖机制,要有个清醒的认识。它能让很多优秀画家得到很大的物质报酬,从而达到激励画家更好地从事艺术创作。但是,不能将市场价格与作品的艺术价值直接划等号。我深信,真正好的艺术品是由历史和时间决定的,而不是拍卖行一时的价格决定的。时间是最好的评判者。我从不把画画当成一种博取名利的工具。”
提到自己向往的理想生活,吴浩表示:“古代尤其是魏晋时代的士大夫知识分子生活,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淡泊名利,纵情于自然山水之间,内心单纯明净,过着‘游于艺\’的生活,其实,对现在的我来讲,我正向这个境界努力,画画不是工作,艺术也不是工具,而是我用整个生命在修行的事业。”吴浩认为,中国画的文化表现力很强,对他来讲,完全是一种内心观照式的绘画,绘画的本身就给自己的生活增添情趣。“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表达出很阳光的东西,而不是一种口号式的表达,我希望从玩味文化的态度去从事绘画创作,希望用一种通俗的艺术方式传达出自己向往的人生境界。”吴浩说。
记者发现,近年来,随着吴浩在中国画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纷至沓来,然而面对这一切,吴浩都能坦然面对,只要时间和精力允许,他都会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作为一个画家,回报社会是天经地义的事,想到自己当年走上艺术道路的不易,尽自己的能力来回报社会,就是希望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能克服暂时的困难,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
·人物简介·
吴浩,四川自贡人,生于1966年。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理事。2004年作品入选“邓小平诞辰 100 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2005年作品获得全国首届写意画大展优秀奖。在“2011 中国百家金陵画展 (中国画) ”中,吴浩凭借作品 《沧海笑》 获得金奖,是此次获金奖的10位画家中唯一一位四川人。2012年,《沧海笑》成为四川地区唯一入选“2012·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国画作品。
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
国内统一刊号 CN51-0043 邮发代码 61-102征订:028-86968486
新闻推荐
近日,自贡市保险行业协会在2013年度自贡市社会组织评估活动中被市民政局评为5A社会组织,成为全市唯一一家5A单位。保协顾问刘兴明代表行业协会接受了表彰。刘硕涓来源:《金融投资报》http://jrtzb....
自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自贡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