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里
几天前,自贡某学校为了“打造书香校园,扩大学生阅读面”,竟使出了向学生借书增加学校藏书总数的“高招”。消息被家长报料后,一时引发全国媒体广泛关注。从消息传递的信息可知,学校向学生“借书”最关键的原因是“迎接上级的检查”。由此可知,学校面临的尴尬有二:一是学校藏书不够,二是阅读氛围不浓。
据媒体报道,该校现有学生超过5000名,按学校提出的每人借书10到15本算,最低可以“借”到5万册图书,仅从数字看,已经可以算得上一个颇具规模的学校图书馆了。如果借书成功,迎接检查、营造暂时的“书香”是没有问题的,只怕是未必留得住书香。笔者认为,此事虽然发生在一所学校,但也是社会现象的冰山一角。近年来,在社会文化建设中,除了校园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常设的阅读场所已遍及城乡,但书籍的到位未必换来书香四溢,硬件指标的完成也未必能转换为有效的阅读。
学校向学生借书——这种形式主义的背后,正好反映了社会对阅读与书籍的冷漠。
常常听到“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样的说法,其实也就是说说而已。图书经费是不是充足,书屋建好后,有没有长效的运行方式,学生有没有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社区乡村居民能不能读到需要的书籍,伴随着“阅读场所硬件”的完善,内容填充往往成了空白点。破解藏书不足和阅读量缺失的困境,还需要持续的充实藏书量,开展各类可持续的活动,建立浓郁的阅读气氛还需要耐心和时间。
不仅是学校,整个社会都需要书香常驻,而不是一飘而过。
新闻推荐
本报讯(林琳记者杨国庆)12月10日,记者从自贡市教育局获悉,该局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管理提高保教质量的意见》,决定于2014-2016年分年分批取缔小学学前班,到2016年全面取缔,同时要求所有幼儿园不...
自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自贡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