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国庆
近年来,城市噪音污染已成为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城市公害,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影响至深。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即将来临。自贡市下发通知,要求5月14日至6月13日22点至次日6点,城区范围内的工地不得进行建筑施工作业活动。5月21日,自贡多部门组成检查组,开展“两考”禁噪突击检查。
在互联网搜索引擎输入 “禁噪”,99%的搜索结果与中高考有关。诚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特定时期,投入足够的执法力量为考生 “保驾护航”、营造安静祥和的迎考环境,是顺应民心的一大好事。
但是,面对年复一年、轰轰烈烈的“护考禁噪”,我们忍不住反问:为何要等到中高考时“禁噪”才动真格?普通市民更需要日常减噪。噪音夜间扰民,人们忍无可忍、深恶痛绝的报道频频见诸媒体。
因此,“禁噪”不应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可松可紧,更不能仅仅集中一段时间阶段性“禁噪”。此外,“禁噪”不能厚此薄彼,适用对象应是所有市民。“禁噪”实际上并不只是考试期间考生们的特殊需要,更是群众日常生活的迫切需求。相关部门在噪音污染的防治中,存在实际职能权限不明晰、执法难度大、执法权力不足等问题,以至于市民对于噪音骚扰普遍投诉无门、投诉无果或投诉难处理,这才是症结所在。
记者认为,相关部门应明确职责,将噪音污染提上议事日程,平时下功夫,从“禁噪”走向“减噪”,把噪声控制在污染标准范围之内。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国庆6月底,自贡市将在中心城区的人人乐广场和东方广场建成两个“盐都说吧”。里面有录音设备、摄像设备和数据传送设备。人进入“说吧”后,摄录设备将自动启动,录下人们说话时的声音和...
自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自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