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湘黔 本报记者 杨国庆
“田块调整、田埂宽度、水管预埋,都按我们说的干,很符合生产需要。”看到自己新流转的50亩土地,自贡市贡井区桥头镇增产村业主汪健科很满意。
当地在农业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民办公助”一事一议来解决,农业项目列出清单,建什么、怎么建,由村民自己画“地图”。据统计,贡井区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水稻)引入“民办公助”模式后,项目区产值达到2.8亿元,比实施前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60元。
记者不禁为当地这种做法“点赞”。提到“民办公助”,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但越来越多的财政支农项目同样离不开“民办公助”。在统一规划、尊重民意的前提下,政府主导变为政府引导,农民被动建变为农民自主建。此外,随着村民资金监管组、质量监督组、检查验收组等自治组织成立,农民的自主意识和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建设与管理并重,投资与投劳并举,妥善解决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难题,同时也帮助政府走出了大包大揽、钱没少花百姓还不买账的怪圈。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吴晓铃12月2日,阳光照进三圣乡红砂村。当游客路过“IDLE花香艺术馆”,几乎都会被其间别致的手工艺品吸引住目光。这些绚丽多姿的挂盘、风情十足的木勺,以及项链、画框等作品大多出自自贡...
自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自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