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新闻 荣县新闻 富顺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自贡市 > 自贡新闻 > 正文

曹秋雯 做“授人以渔”的慈善

来源:四川日报 2014-12-05 11:37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吴晓铃

12月2日,阳光照进三圣乡红砂村。当游客路过“IDLE花香艺术馆”,几乎都会被其间别致的手工艺品吸引住目光。这些绚丽多姿的挂盘、风情十足的木勺,以及项链、画框等作品大多出自自贡一群贫困学生之手。他们获得香港社工曹秋雯的善款资助,“回报”则是在曹“婆婆”指导下做这些手工艺品,义卖后的善款再用于继续资助更多的人。

在曹秋雯看来,这是一种让受助者更有尊严的慈善,也是“授人以渔”的有益探索。

香港社工四川行善

曹“婆婆”其实只有40岁出头,是个有一头乌黑长发、娟秀美丽的女子。作为香港社工,她“为了帮助所有需要的人”,毅然告别家乡来到了四川。

汶川地震后,她在北川擂鼓镇一呆就是3年,帮助联系和分发物资、对灾区儿童进行心理抚慰。两年前,她提前“退休”,又揣着30万元港币的退休金来到成都,在三圣乡创立了“IDLE花香艺术馆”。这一次,她重新把目光对准了自贡的贫困儿童。花香艺术馆要出售特色工艺品、要卖餐食,这既是善款的来源之一,同时也是帮助孩子们提升自力更生能力的一个平台。

这一次,她在自贡的板桥、童寺等几个偏远的乡镇,选择了50个家境贫困的学生资助。

曹秋雯很快就搭上自己的退休金——50多个孩子,小学生每人每月60元,初中生每月100元,高中生每月200元,一年就要花掉10万元左右。用自己的“养老钱”资助他人,曹秋雯并不觉得有何不妥,她笑得眉眼弯弯,“因为社工有信仰,我们能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给受助者尊严

当然,曹秋雯的捐赠,并非只是每个月给钱这么简单。她指着艺术馆挂得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自豪地介绍,“你看得出来吗?有好多都是这些受捐的学生自己做的。”

从一开始,曹秋雯就不愿意单纯用划拨现金的方式做慈善,“尤其帮助对象是孩子时,有可能让他们产生自卑的心态,也可能由此产生一种惰性。不管是哪一种,都背离了帮助他们的初衷。”那怎样能让孩子们“心安理得”地接受帮助,同时又珍惜善款的来之不易?曹秋雯选择了让他们做手工。她找身边的爱心人士提供各种原料及旧物,然后凭借自己曾经学习服装设计的功底,让孩子们学习设计相框、项链。她还把曾经帮助过的一个北川羌绣老师带到自贡,教孩子们学会羌绣。

花香艺术馆里,有一面用七彩挂盘装饰的墙。这些挂盘,其实就是成都一家西餐店淘汰的旧餐具。曹秋雯把它们全部搬回来,教孩子们在上面粘上各式花纹,旧餐盘便成了墙上的风景;几款特色十足的项链,图案的设计和金属花边的打磨,都由学生自己动手。在曹“婆婆”帮助下,几块破布加上纽扣经过巧妙缝制,就成了相框里的别致图案。

这些手工艺品,除了一部分摆在花香艺术馆里出售,更多的就由曹秋雯带到香港慈善义卖,所得善款继续用在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曹秋雯的这种模式,得到不少爱心人士的支持。如今,除了她的退休金,香港的慈善机构、内地的企业以及一些普通人,都伸出了援手。“我的男朋友也已经到四川了,他也是社工。”曹秋雯说,她和男友打算在四川把慈善一直做下去,“我们已经给自贡的一户贫困家庭修了房子。下一步,我们希望能给更多的贫困家庭建一个温暖的家。”

新闻推荐

大型川剧《还我河山》在自贡首演

本报讯(蒋周德记者杨国庆)12月13日是首个“国家公祭日”,当晚大型川剧《还我河山》在自贡川剧艺术中心首演。《还我河山》以“盐都抗日救亡献金运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创作背景,筹备了三年始上演。...

自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自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曹秋雯 做“授人以渔”的慈善)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