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上午10时许,贡井区南环路路面一施工现场突然发生垮塌,一名施工人员被埋。经消防队员全力施救,被困人员得以生还,目前伤情稳定。据了解,事故原因可能和土质、近段时间降雨以及施工方“有所疏忽”相关。
紧急
工人被埋只露出颈部
13日上午10点17分,自贡市公安消防支队贡井区消防大队盐马路中队两辆消防车、11名消防员接到119指挥中心转警后迅速出动。
现场位于南环路大众汽车4S店附近,人行道上被挖开一处长约10米、宽不过2米、深度超过3米的“沟坑”。坑底,一名50岁上下、头戴安全帽、身穿红色T恤的男子仅仅露出头部和双手,锁骨以下被泥土和石块紧紧掩埋。
现场指挥、盐马路中队中队长赵子鹏观察发现,坑壁仍有泥土和石块不时滑落、附近路面出现开裂、行道树倾斜裸露出根部等现象,更让人心惊的是垮塌发生之后,原来掩埋地下的燃气管道暴露悬空—— 一旦发生泄漏后果不堪设想。
他当即让先期实施自救的施工人员从坑内撤出,并疏散围观群众设置警戒线,安排观察哨密切注视四周状况,与此同时救援行动随即展开。
点赞
消防队员徒手挖泥救人
被困人员满脸鲜血但神智清醒,双手能自由活动,嘴里不停喊痛并催促“搞快点”——为了方便救援以及防止对方身体出现下沉,消防员从其腋下穿过并绑上一根绳子,另一头拉上路面拴在一棵行道树上,6名消防员两人一组,轮流施救。
“旁边就有一台挖掘机,但用不上。”赵子鹏称就连他们自带的铁锹在狭窄的坑底也施展不开。几经实验,最终确定的施救方法是:用从工地上找来的短钻,贴着被困人员身体小心翼翼、一点一点地松土,然后用双手边刨边捧装入撮箕内,转移到坑内稍微平坦的地方再用双脚踩实。
坑底泥土含水量大,夹杂着石块如同刚刚搅拌的“混凝土”般粘稠,很快手套被糊上了厚厚一层,消防队员就干脆脱下手套徒手干,不少人的双手被划出了道道血口。
“刚开始(作业面)还能保证两组(4名)人同时施救。”赵子鹏表示,但现场呈漏斗状,越往下越窄——随着救援进行,成了只能一个人沿被困人员下挖直径不到一米的“洞”——“挖到腰部以下时,只能一名消防员探下身去单手掏,另外三人则一人抓住其腰带、两人抓住其双腿进行保护。”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压在身上的沉重泥土一点一点褪去,再加上消防员和工友在一旁鼓励,被困人员情绪逐渐稳定。上半身能够活动之后,他主动提出“我来挖(用短钻),你来捧(泥土)”。
上午11点30分,救援行动进行一个小时之后,被困人员掩埋最深的右脚上所穿的胶鞋露出,鞋带被解开之后成功获救。消防员将其背上路面,放上停在路边已等候多时的救护车。
由于受客观条件所致,在整个救援过程中,消防员全程都是徒手清理被困人员身上及周围泥土。据估算,被清理的泥土总重量超过一吨。
幸运
被救人员伤情稳定
“只听到‘轰’的一声,两边就垮了!在底下,只看见老刘露出一个脑壳。”昨日上午,一名现场施工人员在接受自贡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发当天早上包括被困人员“老刘”——50岁上下的刘洪斌(音)在内一共4人在现场铺设排水管道。10时许,刘洪斌下到坑底清理两根正准备对接管道内的泥土时,垮塌发生了。“我们几个赶紧下去,刨的刨,打电话的打电话。”
昨日上午,记者在事发现场见到,深达3米的坑已经回填并围上了警戒线。据了解,事发后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救助伤者并做好善后事宜。截至发稿时,刘洪斌因胸椎骨折和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在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目前,病情稳定,但仍需密切观察。
分析
事故“和土质有关系”
“工程已经暂停,等施工方案进一步完善之后再确定开工日期。”贡井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该项工程意在解决该路段排水不畅以至于“一落雨就被淹”的现状,施工方为该区市政工程队。工程5月中旬开工,事发地段在头一天(12日)完成开挖(使用挖掘机),原定当日实施铺设排水管道作业。
对于“开挖面过窄,以至于两侧坡度过陡”的问题,该负责人称是受条件所限,“一边是马路,一边是围墙(大众汽车4S店),(能够开挖)位置就只有人行道中间这一条。”
至于开挖深度超过3米“是否过深”的问题,对方表示在之前施工中“还有更深的,都没出事”。
对于出事原因,其分析和该处土质有一定关系,“是回填土,不是很扎实。”另外12日晚上的降雨也导致“不是很扎实”的回填土进一步松散以至于最终发生垮塌。“当然也不排除思想上有所疏忽。”该负责人表示,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安全意识缺乏,施工方没有充分考虑到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自贡晚报记者 张才)
(图片由自贡消防提供)
新闻推荐
“为了捍卫和平发展,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了沿滩区扶贫捐款5000元。”近日,91岁高龄的抗战老兵赵学武在家人的陪同下,拄着拐杖来到自贡市沿滩区,将抗战胜利70周年国家发放的5000元一次性慰问金,全部...
自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自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