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自贡市大安区张化厂居民小区,国网自贡供电公司大安客户服务分中心与高硐社区正式签订“电力—社区”手拉手共建协议。协议签订完毕,围观的居民自发拍起了巴巴掌,“再也不用担心电的问题,真是给我们办了件大好事。”
老旧小区(2012年7月1日之前建成的居民小区)电力问题,不仅是民生“痛点”,也是体制机制的“痛点”。老旧小区的公共配套电力设施,产权属于居民业主,平时几乎没有维护管理。一旦跳闸停电,居民只有找电力部门。电力部门出于社会责任上门维修,可老是这么义务维修下去,也觉得委屈。
这是全省成千上万老旧小区的共性问题。如何理顺体制机制障碍,解决老旧小区电力“痛点”,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自贡开创了政企协作的新模式,经过两年时间探索,目前已成功改造121个老旧小区,30万人受益。
共性难题:老旧小区电力顽疾
自贡是一个以盐化工业为主、历史悠久的城市,存在大量老旧小区。3年前,一场针对自贡市城区300个居民住宅小区电力设施的摸底调查启动,结果触目惊心。
老旧小区的电力设施面临三大“顽疾”——
建设标准低,故障频发。300个小区中,存在设备质量、建设不规范方面的安全隐患的小区有235个,占比达到78%。部分房地产开发单位,从自身商业利益出发,节省投资,在设备配置上降低标准,对施工单位资质把关不严,导致供配电设施带着安全隐患投入运行。部分老旧小区的变压器、开关、电缆等主要设备严重超载运行,线路设备年久失修,负荷高峰期极易造成跳闸停电。
运维缺失,保障困难。300个小区中,只有不到8%的小区有物管且配置有专职电工负责基本的运行维护;27%的小区有物管,但没有专职电工负责电力设施运行维护;另外65%的小区供配电设施已无人管理。
责权利不对等,形成服务盲区。开发单位作为建设主体,并不负责后期的运行维护管理,在建设阶段可能过分追求经济效益,降低产品质量要求,将小区业主的正常投资成本转变成开发单位的自我盈利。作为后期运行维护主体的小区业主,或受业主委托维护的物业管理公司并没有介入前期的工程建设,却被动承受了因建设质量问题而造成的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的难题。目前全省居民住宅房屋大修基金均不包含小区公共配套电力设施维护保养费用,当其出现故障时,供电企业第一时间帮助产权方进行故障处理,造成供电企业背负巨大的运维负担。供电企业既不是产权所有方又不是运维责任方,由于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运维管理中各主体的责权利的不平等,导致设备故障频发、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得不到真正落实,进而对供电企业的社会形象造成影响。
创新破题:政企协作百姓受益
国网自贡供电公司积极向自贡市委、市政府汇报,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亲自批示,纳入全市年度重大民生项目予以解决。2014年率先对安全隐患严重、居民反映强烈的10个老旧小区进行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作。自贡由此成为全川首个以“政企协作”新模式开展老旧小区公共配套电力设施改造的城市。模式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创新资金筹措渠道。按市、区(县)两级财政出资50%,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出资50%的原则,计划3年改造203个老旧小区,投入将达3亿元。
二是创新产权移交模式。改造前,由居民投票,三分之二以上的居民同意才开始改造并移交产权。居民不用给一分钱,资金由政府和电力部门解决。改造完成后,小区电力设施产权归电力部门所有,由电力部门全权负责今后的管理和维护。
三是创新改造工作机制。自贡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相关委、局,国网自贡供电公司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自贡市居民老旧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和协调全市居民老旧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改造工作重大事项,出台改造相关制度办法、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各区、县人民政府成立相应的居民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改造工作组织机构。每周、每月、每季、每年召开不同的进度沟通会,实现磋商定期化、督办常态化、信息通报及时化。
改造的成果已经凸显。1月22日,一场“霸王级”寒潮袭击全川。自贡普降多年未遇的中雪,部分山区大雪。川内多个地级市受灾,自贡城区10千伏配网没有一条跳闸,老旧小区电力改造经受住了极端天气的考验。
2015年,自贡市委、市政府将老旧小区电力改造列入自贡市十大民生工程之一。2016年还将继续改造82个老旧小区,届时,自贡市老旧小区的电力“痛点”将全面消除,约50万人受益。
□欣忆图片由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黄泽君“请问在座嘉宾,昨天观赏灯会的时候,大家除了拍照片,发朋友圈,感受了视觉盛宴,哪位买到了一份称心如意的灯会旅游产品?”2月28日,在自贡举行的首届中国彩灯文化峰会上,上海创意产业协会...
自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自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