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新闻 荣县新闻 富顺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自贡市 > 自贡新闻 > 正文

学历太高的不行 普通话太好的落选 必须12岁前未离开过本地 过五关斩六将 老夫妻入选自贡方言发音人

来源:成都商报 2016-07-02 17:16   https://www.yybnet.net/

怎样才能入选

12岁以前没有离开过本地,未曾在外地常住半年以上,能说地道的自流井方言;

家庭语言环境单纯,本人祖辈三代及配偶均为本地人,且无在外地一年以上生活经历等;

能说纯正的本地话,声音洪亮清晰,老年人无缺门牙的情况;

老年发音人文化水平应为小学以上,高中以下等

1日上午,一场特别的选拔赛在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的一间实验室内举行,10名自贡本地人在这里争当自贡方言发音人。

一对老年夫妻成功入选。他们是土生土长的自贡人,甚至小时候也用自贡话朗读课文,反而是普通话等级高的应征者落选。

经过一天的面试,最终初步确定的5人为60~65岁老年男性自贡方言发音人、老年女性自贡方言发音人、青年女性自贡方言发音人、地方普通话发音人和口头文化发音人。目前剩下65岁以上老年男性自贡方言发音人和青年男性自贡方言发音人暂未确定,还将继续遴选。

据了解,自贡市自流井区只是“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工程的一个点,这项工作是教育部、国家语委为保护及保存地方语言文化而启动的,目前正在全国多地进行。

选拔背景 保存地方方言,征召地方方言发音人

昨日,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教学办主任王浩介绍,“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工程是教育部、国家语委为保护及保存地方语言文化,并向社会提供语言资源和口头文化资源服务而启动的一项全国性工程。作为其中一部分,四川省以行政区划为基本依据,兼顾四川省内汉语方言片区特点,从符合条件的地区中选出了有代表性的调查点91个,其中国家课题调查点33个,四川省级调查点58个,总数居全国之最。

5月18日,四川省召开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启动会,确定在全省20个点(区、县、市)面向社会征召一批汉语言方言发音人,并通过对调查点方言和地方普通话发音人进行纸笔记录、录音、摄像等方式,将采录的数据以数字化方式存入国家和四川省语言文化资源库永久保存。

自贡市自流井区作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国家库建设工程首批建设地区之一,相关工作由自贡语委、四川理工学院于5月下旬起联合推进,并由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具体执行,8月份将进入正式的采录阶段。

严苛条件 12岁前未离开本地,未曾在外地常住半年以上

“本次发音人的征召条件相对严苛。”王浩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以自贡自流井为例,需要征召5名方言发音人、1名地方普通话发音人以及1名口头文化发音人;方言发音人可兼任地方普通话和口头文化发音人。

其中,5名方言发音人包括2名老年男性、1名老年女性、1名青年男性和1名青年女性,除了出生日期和生活地点要求,还需要满足:12岁以前没有离开过本地,未曾在外地常住半年以上,能说地道的自流井方言;家庭语言环境单纯,本人祖辈三代及配偶均为本地人,且无在外地一年以上生活经历等;能说纯正的本地话,声音洪亮清晰,老年人无缺门牙的情况;老年发音人文化水平应为小学以上,高中以下等条件。

“确定12岁以前未离开本地,这是根据语言学规律,因为人在12岁时,语言构成就能定型;又比如,如果家人有外地口音,长期生活在一起,也会影响方言发音的准确性。”王浩说,方言发音人只要有“本土”气息,能识字即可,但学历不能太高,“学历高了,发音方式、语法方式就会有改变,不纯正。”

面试现场 普通话水平太高,落选“方言发音人”

1日上午,前来参加面试的共10人,有全职妈妈、工厂工人,也有离退休机关干部和离退休工人。

整个评选过程全程录音录像,根据遴选面试流程,每人的面试时间约为15分钟,面试者先后用自贡方言和普通话进行自我介绍,并根据书面材料上的字词句短文进行发音,以及与评委进行语言交流;最后由评审老师予以打分确认。

评审老师王浩介绍,自贡方言发音人,不仅要求自贡话纯正,还要求能说出早些时期,用自贡话表述的童谣、顺口溜、谚语、歇后语、谜语等含有自贡本土文化元素的语言。

面试者张莉,33岁,曾做过通讯公司话务员工作,张莉的各项内容评分均较高。然而,经过对比,张莉的普通话水平趋于二级甲等,高于另一位面试者曾丽莎(二级乙等以下),因此是落选原因之一。王浩解释,选拔方言发音人和地方普通话,都要求普通话水平不高的人士,即普通话水平测试相当于三级甲等、三级乙等、不入级,“普通话水平太高,会影响方言的发音,甚至把一些方言用普通话来表达,导致方言不纯正。”

他俩为何入选

“推磨磨、赶少午,娃儿不吃冷豆腐”

他们小时候的民谣是这样的

王松涛 62岁,土生土长的自贡市自流井区人,出生至今一直在自贡生活。

小时候,受生活学习环境的影响,都是讲自贡话,从父辈祖辈那里学自贡谚语、歇后语,就连读书时朗读课文,也是自贡话。

黄娟 60岁,自流井区人,退休前在当地文工团工作。

她喜欢跟孩子们说一些自贡“土话”,目的是让他们知晓方言。

1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获悉,参加面试的王松涛、黄娟夫妻二人,分别被确定为60~65岁老年男性自贡方言发音人和老年女性自贡方言发音人。知晓这一消息的王松涛夫妇很高兴,表示将通过翻阅地方文献资料、走访身边的老年人,更多地去了解一下自贡方言文化,特别是一些发音、地方故事和谚语等,为正式采录做好准备。

王松涛,62岁,土生土长的自贡市自流井区人,出生至今一直在自贡生活,仅工作期间偶尔出差几天。王松涛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在得知征召自贡方言发音人的消息后,他和老伴黄娟都很感兴趣,在确定二人符合征召条件后,赶紧打电话报了名。

王松涛说,他退休前在自贡市政协工作,从事文史方面的事务管理,自己也很爱研究文史方面的东西,所以,他对自贡方言本身及其发展有所了解。他说,小时候,受生活学习环境的影响,都是讲自贡话,从父辈祖辈那里学自贡谚语、歇后语,就连读书时朗读课文,也是自贡话。虽然有时候感觉普通话是自己的短板,可是时间一长,自己也习惯了,走到哪里,要么只说自贡话,要么说几句“自贡普通话”,在满足正常交流的同时,自贡普通话还可以营造起幽默的氛围。

面试现场,王松涛除了朗读既定材料上的字词外,还随口说出了好几首自贡的民谣,比如:“天辊辊转、地辊辊圆,老汉推水莫耐烦”“推磨磨、赶少午,娃儿不吃冷豆腐”等等,并进行了释义。

黄娟,60岁,自流井区人,退休前在当地文工团工作。“我们这一代人还能记得一些自贡土话,现在年轻人很多都不知道了,即便知道,说得也不纯正。”黄娟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她喜欢跟孩子们说一些自贡“土话”,目的是让他们能知晓方言。黄娟说,她在和同龄好友聊天时,大家都喜欢刻意地说一些以前的“土话”,一是为了回忆“土话”的魅力,二是因为“土话”说起来幽默、风趣,增加聊天时候的笑料。比如,“客厅”,自贡话称“堂屋”;厕所,自贡话称“茅司”。

到外地游玩,黄娟始终坚持说自贡话,“自贡话其实蛮好听的,只要放慢节奏来说,外地人都听得懂。”

成都商报记者 袁伟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早餐达人”秀美食晒的是生活态度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顿美味又营养的早餐不仅能带给自己充足的能量,也能吃出美丽的心情。然而在上班、上学像追风一样快速的清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市民对早餐大多是匆匆应付。面对“明天早餐吃什么...

自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自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学历太高的不行 普通话太好的落选 必须12岁前未离开过本地 过五关斩六将 老夫妻入选自贡方言发音人)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