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忠余
立夏刚过,县里组织到乐至县盛池乡采访,重点是那里的农民用机器插秧。
机器插秧不是什么新鲜事情,我小时候就见过。可是没有一直延续下来,那是因为我们的水田泥脚太深,而机器又太笨重,所以那时候的插秧机经常陷到泥里,要几个人才拉得出来。
改造过的水田泥脚浅了,新研发的插秧机也小巧了,我们看见插秧机在水田里轻快地插着秧。我问田埂上运送秧苗、水田里平整泥土的农民感觉怎么样?他们说,好,感觉良好啊。
从盛池回家整理照片时,觉得有三张很有意思,在这里不妨与大家分享。
第一张是田埂上并排着的两双塑料拖鞋。一双是蓝色的男人拖鞋,一双是有红色花的女人拖鞋。旁边有一辆摩托车,不过不在这两双拖鞋旁,所以没有在一张照片中。旁边的田里已插好了秧。我把它取名为“夫妻田”。不远处,夫妻俩正在另外一块田里平田泥。
不要小看这田埂上的拖鞋。过去农民是舍不得,或者买不起拖鞋的。特别是栽秧打谷的时候大都是整天打着赤脚。现在的农民可以穿上拖鞋骑着摩托车从家里出来种水田,收工时可以去水渠里把脚洗得干干净净,穿上拖鞋骑着摩托车回家,然后换上皮鞋生活。这简单的变化中,折射出乡村生活的变迁。
第二张照片是水田中挥舞锄头平整泥土的一个妇女的背影。我看中的是她穿的一条黑色塑胶腿裤。我从来没有见过,“腿裤”这名字还是当地干部告诉我的。
青壮年男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妇女不得不下水田劳动。妇女怎么样下水田,才有利于身体健康,过去没有人考虑过。这塑胶的腿裤,不正代表了时代的进步和人文关怀?
第三张照片是大家采访一位孝星时照的。我的照片里没有那位孝子,只有坐在轮椅上的老妈妈。老妈妈背后有一堆燃放了花炮剩下的盒子,花炮的外包装还印有“福运来”三个大字,十分喜庆。我最初以为是他们去城市里捡来废物利用,一问邻居,才知道是老妈妈九十大寿庆祝宴会时,他们家燃放的。我感到这个有意思,所以就照了一张。
想象那礼花的绽放,那清脆的歌韵,在这清静的星空下,青山绿水间,白亮亮的新楼房前,该是多么的绚丽。过去缺吃少穿,我们把精神享受作为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加以批判。稍后,舍不得花钱用于精神生活,就自我安慰说:那些吃不得、穿不得的东西,有何用?如今你看,边远山沟里的农民家里不仅种得有兰花、大丽菊花等等,过生日还舍得买花炮来燃放……
新闻推荐
□吴晓君刘雨润本报记者段玉清“叔叔、阿姨,快来看看这些肥皂,‘相因\’、安逸还献爱心……”“大哥、大姐,这些月饼正宗、安全,多买点送爸妈,浓了亲情还帮了贫困的学弟学妹……”8月16日,乐至县城一购...
乐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