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新闻 安岳新闻 乐至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资阳市 > 乐至新闻 > 正文

□ 秦耕 大概是离乡久了,一些与老家有关的景象开始经常地、没由来地爬上心头,尽管里面的好些人已不在人世,其人其事却依然鲜活,就像在眼前,正在迎面走来

来源:资阳日报 2016-10-20 00:00   https://www.yybnet.net/

□ 秦耕

大概是离乡久了,一些与老家有关的景象开始经常地、没由来地爬上心头,尽管里面的好些人已不在人世,其人其事却依然鲜活,就像在眼前,正在迎面走来。

经常如此“走来”,最是清晰、最是大场面的,当数“大年初一新场看大戏”。

老家在资阳市雁江区(原资阳县)一个叫“碉堡房子”的地方——因现存民国时期修建的拒匪石碉堡得名。当年,人们步行“赶场”,一般是东“赶石湍”、西“赶回龙”,再要走远,就需要有不得不去的理由了。

碉堡房子在行政上隶属回龙乡,距之不到八华里,离乐至县的石湍镇则有十七华里。人们赶回龙买上豆腐、猪肉,回家还能赶上早餐炒两盘,而赶石湍则要有“起个大早,赶个晚场”的心理准备,但是没法,大家“买点卖点赶石湍”已成习惯。这不仅因为石湍开埠早,有年头,更因为赶石湍可以顺道在新场看场大戏。

中国版图很大,资阳、乐至只算是小地方,新场、石湍就更小了。今天,深圳成为香港邻居的初衷和过程早“为外人道也”,巧过书言的是,新场成为石湍邻居比之早了数十年,二者的初衷和过程却惊人地相似。不同的是结果:深港一水连脐,和衷共济;新场和石湍虽然同依阳县(乐至人习惯叫资阳“阳县”)垭口,却是东西各向,相互提防。

民国时期,乐至人善于种棉养蚕,石湍街上也是蚕棉生意红火,资阳人只能望其兴叹。后来,日本人在中国闹得凶,政府抓丁抗战,“三丁抽一、五丁抽二”,一些因商而富的石湍人就“买丁”充数,甚至官方过境抓丁,阳县垭口西侧(资阳地界)常有壮劳力赶趟石湍就再没能回家——积怨爆表,双方械斗是常有的事,“在石湍镇打通街”也在垭口两边被看作英雄壮举,被乡邻传颂。

秦岳山、秦爵三叔侄俩是阳县垭口西侧有名的乡绅,处事公道,经常被十里八乡的人请去调解纠纷。在帮乡亲“赎丁”、处理械斗后事等过程中,他们读懂了民众眼中的痛恨、无奈以及哀怨,就想“另起炉灶”。这样,一是可以公对公地应对“过境抓丁”,不让乡邻沦为“兵役市场”的商品;二则可以跟其蚕棉市场分庭抗礼,分羹一杯。

他们募资建“中正街”、搭台修戏园子……以抗战的名义,雷厉风行。然而,石湍像坛老酒愈久弥香,“中正街”则像个早产儿,先天不足,一开始就式微,没有分庭抗礼的资本。

戏园子则不然,管事的是“小镇名流”,也算见多识广、深谙经营之道,经常去县城搬来大班子唱“资阳河”,赢了人气,赚了票友。这些票友还自组班子,逢场时与大班子搭台唱戏,闲暇时走村串户“唱围鼓”,把“资阳河”洒到田间地头。

后来,人们渐渐习惯地把石湍称为老街,把中正街称为新街。解放后,中正街正式命名为新场。目前的新场新街又后退了三里,其“老街”已然荒芜。轮到我跟父亲去新场看戏时,戏园子台前两边的包厢已被改造成住房,大堂里也没了座位,人们只能站在台下看戏。但是,台柱子上的楹联“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却如闪屏一样,跳跃地透射出戏园子当年的繁盛。

我骑坐在父亲肩头,看彼时的票友、此时的“名角”倾情演出……就这样,“资阳河”通过《空城计》《打碗记》《杀奢》《请长年(长工)》《驼子回门(又名“贺新年”)》等正剧、谐剧,早早地浸入了我的血脉。

当年我还不知道,资阳曾经有座城隍庙(唐贞观四年始建,后来经过迁建和多次扩建,积攒了四千多平米的家底,俨然一座大殿堂)乾隆帝御笔赐封“显忠大王”,南来北往的戏班云集于此,打擂,汇演,融合……

也不知道,227年前资阳有个“同乐戏曲研究社”,其社长姚翰林曾立严规:来城隍庙登台戏班,必须是“行当齐、角色硬、服饰新”,能连台演出“四十八本”的狠角色。这是一条硬杠,扛起了后来的“资阳河”。

自然也不知道,资阳监生廖鼎丰于162年前创办的“大名班”和其先后创办的戏剧学校“三字科班”“臣字科班”,他们与同行一起,在梨园里深耕,播洒“资阳河”种子:拓展戏路、储备人才,推送出了十几位“三字辈”“臣字辈”川剧名角。

大名班思贤若渴,还曾冒天下大不韪,模仿戏曲《严嵩要饭》中“绑”嘉靖帝回京登基剧幕,“绑”来了名角肖遐亭。据《蜀伶杂志》记载:“资阳廖某厚资集名伶而成大名班,时肖受某班聘,廖诱之,肖畏班主如虎,不敢允。廖商之邑令……将肖锁项起解……”

经过多年研磨、沉淀,“资阳河”形成其明朗、高亢风格,独占川剧四大流派花魁——其他有“川北河派”“下川东派”和“川西派”。“资阳河”扎根资阳,辐射内江、自贡、泸州、宜宾、乐山等广袤的川中南地区,醉了资阳人,也醉了内江、自贡、宜宾、乐山、泸州的人们,融进他们的血液。

今天,谁能想到,彼时的资阳城隍庙、东岳庙、火神庙、万寿宫、禹王宫、川主庙等各寺“庙会戏”,每年总共长达一百二十三天,都由“资阳河”唱主角,何其热闹,何其风光!

父亲喜欢“资阳河”,是因为它“唱得攒劲”,锣鼓一响就能抓住人心。我则以为,“资阳河”唱腔高亢,深入人心,除了博采昆曲、弋阳腔等各色戏曲之长,还根植于资阳人的生活,符合资阳人的脾性。遥想当年,“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想法,多是隔河隔沟,尤其是在沱江两岸,不“吼”大声一点肯定不行。我由衷羡慕,当年人们心中的那份敞亮,如今已在人间濒危成稀缺资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俗也反映了一方人的生活。在剧目和故事编排上,“资阳河”吸收了不少本地故事,像《打碗记》《请长年》《驼子回门》等,诙谐生动、寓意绵长,劝诫了世人,弘扬了正气,喝沱江水长大的人们喜闻乐见。

相传,观世音有三个生辰,分别在农历三、六、九月,民间都有祭祀、朝拜,川人以六月最为隆重。此时,农耕时代的夏收夏种刚过,人们闲下来,戏班子则赶庙会,唱大戏。父亲每场必看 。

这些年来,父亲已显老态,但少了劳作的羁绊,他像青年人追星、追剧一样,逢时就追着戏班子看戏。尽管许多戏目他已看过多回,能字正腔圆地“讴”上几折,甚至能唱全本,却依然常在大热天里,坐到巍峰山寺、川祖庙的露天戏台前面,一只手摇着蒲叶扇,一只手罩在耳后,专注、虔诚地听戏,多次被摄影朋友抓拍,传来照片。

我们劝他,“央视戏曲频道里京昆黄越豫,哪个不比这些草台班子唱得好?八十多岁了,腿脚软,不安全。”父亲却脸色一正,很是认真地说:“不一样,那些东西软嗒嗒,不够劲。你看这‘资阳河\’,锣鼓家什一打,鼓师帮腔一讴,热闹得很,你懂不?”

只是,资阳的城隍庙已不复存在,沉睡在城南水泥森林中,一截镂雕石壁上的“万仞宫墙”,遒劲苍凉、历经风雨,或能依稀记得城隍庙和“资阳河”的沧海桑田。尽管还有一些像父亲这样的老戏迷健在,尽管一些有识之士正在呼吁“保护”,但许多类似“资阳河”的地方戏剧,还是忧伤地退进了博物馆。

沱江悠悠,碧波南去,咸、香、辣、甜、麻……通过舌尖进入人们的内心和骨髓,而父亲现在看的“资阳河”,却早经市场阉割,没了纯正血统和原滋原味,更没了它原有的风骨和精气神。

新闻推荐

受乐至县人民法院委托,定于2016年11月8日15点在乐至县人民法院八楼会议室及四川省拍卖行业网络同步拍卖信息系统实行现场与网络同步竞价拍卖的方式公开按现状拍

受乐至县人民法院委托,定于2016年11月8日15点在乐至县人民法院八楼会议室及四川省拍卖行业网络同步拍卖信息系统实行现场与网络同步竞价拍卖的方式公开按现状拍卖以下标的物,现将有关情况公告如下:...

相关新闻:
龙凤村的华丽蝶变2016-10-20 00:00
猜你喜欢:
评论:( □ 秦耕 大概是离乡久了,一些与老家有关的景象开始经常地、没由来地爬上心头,尽管里面的好些人已不在人世,其人其事却依然鲜活,就像在眼前,正在迎面走来)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