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罗黎
潘清山现任雁江区财政局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2015年8月,他带着对三农工作的热情,主动申请出任雁江区中和镇雷庙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一个月后兼任明月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工作30多年也基本上都是与‘三农\’打交道,对农村很有感情。”
任职一年多时间,他坚持吃住在村里,摸熟村里情况,利用自身“财政专家”专长认真研究并推动两个村的发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他开出了自己的良方。
雷庙村:多症并治 综合施策
2015年到雷庙村任职时正值酷暑,潘清山到村里干的第一件事是走访。“上任第二天就带着我们走村入户,白天走访、晚上开会,最早七点出门,最晚第二天凌晨回家。”该村村支书李代前说,在村里工作几十年从来没这么累过,刚开始不理解潘书记的做法,可慢慢地被他感动了。“每天顶着烈日去看村民,还到田间地头山坡上察看地形地貌。一连跑好多天都中暑了,喊他看病也不理,拖到第二天跑回城里拿了点药,马上又回村上。”
通过走访听取群众意见,收集第一手资料,及时召集村干部梳理情况、开会研究,一个月下来,村情村况、道路规划、民生诉求记满了潘清山整整一个笔记本。潘清山告诉记者,雷庙村的问题包含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干部精神等多个方面,这些问题互相牵制、互相影响,得把准脉才能下好药,而他的药方是:多症并治、综合施策。于是,他与村“两委”干部研究提出了“一班、二人、三产业;四项、五水、六解困;七精、八路、九增收;联动、综改、建新村”的28字扶贫攻坚工作思路。
“过去雷庙村之所以发展不起来,是因为村干部不晓得该做些什么,也没有底气去做。”李代前说,来了潘书记这个主心骨,大家就有了劲头。
按照既定思路,在潘清山的引领下,一年时间该村发展成绩斐然。整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成了用于蔬菜种植、群众生产生活急需的毛坯路54公里、碎石路21公里;积极动员村里原有的两个家庭农场和周边种植大户组建了三聚雷水果专业合作社;新发展桃树和榨菜2600亩,并带动周边7个扶贫村联片发展小米椒1500亩;引入外地业主和支持本村创业青年建成肉鸽、肉兔养殖基地;在党员中广泛开展“我为村里做件事”活动,增强了村两委班子和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指着党员干部义务栽种管理的10万株长势良好的紫薇树,潘清山高兴地说,明年它们就将被移栽到该村公路沿线,成为一道美丽风景线。“目前,我们已经基本实现山上有桃子、山下有橘子、田里有虾子、房顶有鸽子的产业布局。”
明月村:主攻产业 整村致富
9月8日上午,中和镇政府办公楼的会议室里,一场项目招标会顺利举行,中标企业将开启明月村2016年度扶贫道路建设。
“与雷庙村不同,明月村有大型项目支持,这几年已解决不少发展中的问题,现在基础设施较完善、班子队伍有活力。”潘清山说,在良好的基础上,明月村的扶贫重点应着力于优化产业发展、实现创新突破。
这一年来,他把雷庙村的三个好经验用到了明月村,即推行土地入股、村民按股分红,利用财政支农资金、开展股权量化,引入职业经理、实行专业运作。
以土地入股为例,潘清山动员明月村168户村民成立鸡鸣山农业专业合作社,优先吸纳86户贫困户入股土地300余亩,预计入股农户年收入将增加5000元。同时,在专合社引入“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社会化服务组织”三位一体的农业经营模式,推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进程。“农民和村集体以大比例入股,社会资本和职业经理人资本投入占比较小,在股权结构设计上体现了农民主体原则。”他认为,这样可达到“能人联动整村同步致富”的目的。
对潘清山来说,他的扶贫工作不只在雷庙村和明月村。9月1日,在潘清山和雁江区6个第一书记倡议下,包括该区中和、南津、伍隍等镇的十余个村的村两委负责人集结于雷庙村村委会,共同探讨成立资阳市北斗七星粮油专业合作社,以多村联合的优势发展规模化种植,以职业经理人为纽带提高粮油生产经济效益。9月8日一大早,在潘清山的牵线搭桥下,乐至县双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罗理与雷庙村肉鸽养殖基地负责人周彬孝碰上头,一起前往村里确定肉鸽养殖场地……脱贫路上勇当先锋,潘清山一直在行动。
新闻推荐
张济刚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本报记者范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从小就深受教育事业的影响,父亲和堂哥都是优秀教师,这让他对教师职业认识深刻、充满向往。从师范校毕业后,他便如愿以偿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