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医药产业经过近20年发展,已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产值从1998年建市之初的1.39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32.44亿元,增长167倍,增速居全省第2位。2016年以来,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资阳市激活传统优势产业,引爆新的经济增长点,医药产业特别是口腔装备材料产业取得了新成效。
医药产业“基地”
不断扩容增效
一直以来,资阳市按照突出政策引导、提质增量和企业帮扶的思路,着力以资阳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为依托,加强与医药院校和研究所的合作,积极构建现代中药完整产业链,大力发展化学药品、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行业,推动传统医药产业向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建设西部医药生产研发基地。在全省医药产业布局中,资阳被确定为全省医疗器械生产基地、中成药及化学药品生产基地、中药材原生种植基地,苍耳子鼻炎滴丸、比拜克胶囊等药品驰名全国。
中药材种植方面,全市有中药材品种资源近800个,目前种植品种近200个,种植面积上百万亩,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20余家,主要种植丹参、金钱草、黄精、白芷、半夏、川明参、白芨、川芎等近50个品种,是红花、半夏、川白芷、柠檬等中药材的道地产区。资阳丹参根系粗壮、色泽朱红,经专业机构研究比对,外观形状、含量均优于国内其他产地丹参。雁江区是全国有名的半夏种源地,乐至县金钱草收购量达800吨,处于全国前列。
医药产业园建设方面,园区规模不断壮大。资阳生物科技产业园引进了韩国大华、大元和台湾朝春等知名医药企业,目前已入驻项目16个,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项目11个。医药企业快速发展,全市现有医药产业企业36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户,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7户。医药项目有序推进,禾亿制药、金辉药业等生产项目竣工并正式投入生产。
科研方面,资阳市医药企业注重与医药院校、知名企业等开展技术合作,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禾邦集团、大千药业等企业被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等5部门列入省企业技术中心名单。其中,科伦集团安岳分公司拟启动30个新品种的研发,预计总投入超过2亿元。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中药检测技术与质量标准在省内市州处于先进水平,是柠檬的四川省药材标准起草者,并参与四川省多个中药材饮片标准的起草和制定。
政策方面,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出台资阳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在土地、资金、税费、技术等方面给予医药企业更多保障。同时,积极深化厅市、校市合作,市政府2009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2010年7月,市政府与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签署《推动资阳医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2015年5月,与南开大学等签订了校市战略合作协议。
口腔装备材料产业
“一基地五中心”加快建设
按照“整合投资实体、促进标准制定、贯通产销衔接、发展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资阳市口腔装备材料产业从零开始,产业引进和培育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资阳市主动对接中华口腔医学会、四川口腔医学会、华西口腔医学院以及韩国牙科器材产业协会(KDIA)、韩国首尔大学、韩国科技大学、德国工业设计协会等国内外知名口腔产业协会、科研院校,在新产品研发、高端产品制造、行业标准制定、人才技术交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着眼全球视野,倾力打造口腔产业发展高地,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打造成为中国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的“产、学、研、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口腔装备材料产业基地。
抢抓历史机遇,规划2000多亩项目用地,围绕建设“一基地五中心” (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西部研发创业创新中心、国家级健康大数据中心、全国性职业培训中心、区域性交易物流中心),快速推进口腔产业基地建设。目前,规划占地1000亩的口腔装备材料生产基地已全部完成征地拆迁,正开展“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招商签约入驻项目23个;规划占地145亩的口腔产业研发创新创业中心,已完成5.8万平方米的“华西牙科产业园”标准厂房建设,博恩登特、华光华创等单位以及近30家配套口腔企业已确认入驻;规划占地500亩的口腔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已完成选址,将采取混合所有制形式投资建设全国唯一的口腔职业技术学院;规划占地35亩的国家级口腔装备材料检验检测中心已完成资源整合,正式挂牌试运行,已初步具备Ⅰ、Ⅱ类产品检验检测能力;规划占地300亩的国家级口腔健康大数据中心正加紧筹建;规划占地300亩的口腔装备材料交易物流中心已全部完成征地拆迁和土地整理,已签约入驻华光口腔牙科在线等互联网企业。
新闻推荐
四川省乐至县高寺镇创新优化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初步建立起一套城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新模式。“5541”模式运作。全面推行集计生、公安、卫生、教育、劳动保障、民政等职能为一体的流...
乐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乐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